本报记者孟德才施维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两会期间,脱贫攻坚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认为,只有采取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集中攻坚,才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兑现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阶段,深度贫困地区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切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高赵家拱北教长马邦河认为,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尽管决胜脱贫在望,依然要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同时,要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告诉记者,怒江是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今年,怒江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争取在年底率先完成今明两年的搬迁任务。“易地搬迁这项工作等不得,只有先把贫困群众搬下来,才能谈得到贫困群众稳得住、融得进和能发展的问题。”丁秀花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市长张雷明认为,不管是起步阶段,还是收尾阶段,脱贫攻坚始终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必须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提高产业带贫成效,通过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高质量脱贫、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巩固——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对于贫困群众,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在调研中发现,贫困地区摘帽退出后仍将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持续稳定增收基础仍很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多、地域各不相同、情况千差万别,一旦脱贫攻坚结束后,政策发生变动,一些贫困户很有可能出现返贫现象。
“有的地方注重外部‘输血’,忽视内部‘造血’。在扶贫项目选定时缺乏科学论证、对接不够精准,急功近利,只顾短期利益,导致扶贫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收能力不强,惠及贫困人口少,市场风险大。”裴春亮说,“还有些村庄尽管村集体收入勉强达标,但经营性收入渠道过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没有形成长效增收机制,贫困村脱贫的基础很不稳固。”
对此,裴春亮建议,必须坚持扶贫与防范两手抓,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的带贫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基层医疗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和商业保险普及力度;持续优化产业扶贫项目,实现短期脱贫摘帽和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机统一。
“脱贫十年功,大病一切空”,对于贫困户而言,返贫的最大风险在于罹患重大疾病。调查显示,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占返贫群体的比例高达60%以上,远高于因学、因灾、因残致贫人群比例。
“现在消灭贫困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越来越难,如何建立防止重新返贫的长效机制是问题的关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建议,对于已经摆脱贫困的这批人,应当建立防返贫保险基金,以保险形式来保证他们的生产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尚朝阳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避免贫困户因病返贫,信阳市构建了贫困户医疗报销的“五道保障线”。除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医疗大病保险、医疗大病补充保险之外,还积极探索构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府财政补助“第五道防线”。
谋划——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总结脱贫攻坚的实践创造和伟大精神,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08/8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