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蒙古马”跑出北疆新风景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这里的牧民摇身一变,成了“股民”。

    东萨拉嘎查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劣。为改善嘎查贫穷落后面貌,全国人大代表、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挑起大梁、扛起责任,在2013年与207户牧民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牧民通过土地、牛、资金等入股发展养殖。合作社牧民吴永利告诉记者,自己入了一万块钱,每年仅分红就有1500元。

    为让这种发展模式走得长远、适合市场需要,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始打造全产业链条。从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发展,总资产翻了将近6倍达到了3200万元。通过贷款入股、牛入股、就业入股的方式带动了本村的7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扎扎实实的扶贫举措和有目共睹的脱贫成效背后是全区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2018年内蒙古增设16个扶贫专项工作推进组,分头推进落实各领域脱贫攻坚任务;57个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常驻贫困旗县实地督导落实;自治区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直接到旗县的视频调度、旗县委书记述职会,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强有力的措施和资金保障精准滴灌,让内蒙古已有142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守望相助新时代

    北疆的初春,寒风料峭,呵气成霜。然而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兴科社区服务中心里却是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50多名身穿华美民族服饰的居民唱歌跳舞,尽情抒发。68岁的胡吉雅精神抖擞地站在舞蹈队的最前方,她是这个舞蹈队的队长,8年前她从满洲屯牧区搬来兴科社区,出于对民族舞蹈的喜爱,组建了这个聚集了满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及回族五个民族共300多人的舞蹈队。

    朝夕共处已让队员们配合默契,相处融洽。胡吉雅告诉记者,这300多人大多是牧区、农区来的人,汉族舞蹈、蒙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大家都会跳,队员们最爱跳的曲目就是《爱我中华》。

    离兴科社区不远的乌兰浩特乌兰哈达镇三合村,1483名村民中,有汉、蒙、满、回、朝鲜、达斡尔6个民族,各族人民相处得如同亲兄弟一般。

    在三合村,有不少家庭是异族通婚。20多年前,蒙古族的姑娘包树霞嫁给了朝鲜族的小伙儿张春吉。多年后,包树霞仍然记得刚进门时的不习惯:“朝鲜族规矩多,做吃的跟蒙古族都不一样,刚开始一句朝鲜语都听不懂,就跟着婆婆和爱人学。”

    现在,两人早已在不同习俗的碰撞中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平衡点。团结、和谐、友爱,这些形容词在村民们心中转化为了更为实际的信任。三合村的朝鲜族村民中前往韩国打工的人不在少数,而把他们的土地放心地交给其他民族的兄弟耕种。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70年来,各族人民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奋斗,把内蒙古建设成了“模范自治区”。走进新时代,内蒙古各族草原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守望相助,同心筑梦美好家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芹菜 土地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