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聚焦“精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唐明登

    近年来,湖南省东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凝聚起全社会的强大合力。2014年以来,全县脱贫贫困人口39762人,由“十二五”初期的47227人,减少到目前的7465人,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眼下,脱贫攻坚已到了发起总攻、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的多是贫困的老大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务必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以夺取全胜。

    思想先行,贵在立志扶智。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智、拔贫先拔根、提振精气神。东安县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志”“智”内因,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目前,全县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5234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45人,“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20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32人,落实资金152万元。

    质量至上,确保精准精确。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持精准施策到位,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真正找准靶子,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高效。在贫困退出方面,按照贫困退出标准、程序严格评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同时,调动社会力量,提升脱贫的精细化水平。目前,东安县已创办10家扶贫商城,注册爱心人士达18000多人,爱心捐款60多万元,注册电商企业40家,微商、淘宝店1000家。

    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组建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充分利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有效机制,把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家庭纳入到产业链中,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的。目前,东安县成立了太空莲种植、红麻种植、松江旅游、瑞峰农林牧肉牛养殖、金易德农民种养、东安鸡餐饮等6个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合作社务工,覆盖贫困户3805户9320人,户均增收1000元。

    政策支撑,补齐发展短板。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百镇千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能力,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大力开展“五改”工程(改水、改厨、改浴、改厕、民居改造),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目前,东安县2018年整合各类资金1160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210公里,村组道路加宽105公里,修建游步道15.6公里,山塘清淤58口,整修水坝31座,河道清障、疏浚210公里,安装路灯10465盏。高标准打造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即芦洪市镇党建综合体和鹿马桥环西涧河党建综合体。全县新建或改扩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258个。大力推进改厕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完成改厕8600座,完成241个村安全饮水工程。

    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努力发展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生态资源,提升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让人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记得住乡愁。对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的危旧土坯房内,以及旱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目前,东安县2018年整合资金投入4000万元,完成了紫水河流域禁养区养殖场退养,关闭养殖场269家、拆除栏舍17万平方米,转移和处置生猪7万头、家禽170万羽。实施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整县推进3P项目,共安排公益性岗位(保洁)113个。投入5148万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个,安置贫困户858人。

    兜底保障,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的,鼓励支持发展产业或者出去打工;对于半劳力、弱劳力,鼓励参与护林员、保洁员、护理员等公益岗位劳动来增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病人、残疾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目前,东安县认定A类低保人员2457人,经过动态调整已经全部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相结合 结对帮扶 土地
上一篇 : 广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