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青山金山“咸”可得


    

    如果说农高区更注重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应用,那么嘉鱼县的绿色餐厅产业园则以绿色产业为招牌,旨在打造成为市民放心的“菜篮子”。

    嘉鱼县新街镇晒甲山村的嘉多宝生态果蔬菜专业合作社里,橘树成片,果实累累,林间防虫灯有序排列。“除草不打除草剂,用割草机;防虫不用喷农药,用防虫灯。”合作社负责人刘邦基介绍,“这样的橘子因为质量安全味道好,市场上卖到10元一个还供不应求。”

    “消费者认可绿色产品,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益也多了,种植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管护等方面也都更加规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嘉鱼县农业局副局长邱向连说。

    绿色餐厅产业园创建以来,嘉鱼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一是组织专家团队编制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二是优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标准生产;三是大力创建绿色公共品牌;四是着力挖掘嘉鱼饮食文化内涵;五是开发绿色农业旅游产品,提升综合效益。

    如今,嘉鱼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大幅提升。2018年,绿色防控面积30万亩,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30%,化肥投入量降低20%,“三品一标”有效总数216个。全县8个乡镇均已形成“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实现“春有瓜果、夏有莲虾、秋有螃蟹、冬有鱼米”的盛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综合产值达30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

    目前,在咸宁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示范区建设已由探索起步阶段迈入全面推进阶段,重点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凸显,作为“示范区的示范区”,有效引领了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聚焦特色产业,突出品牌培育,农业产业可持续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农业“红海”市场中披荆斩棘、异军突起?咸宁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那就是在示范区建设上始终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在宏观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深挖咸宁地方特色,围绕“特色”二字做全方位立体产业链的文章。

    在咸安区高桥镇白水畈的萝卜基地,记者遇到了一群刚从田里采摘回来的幼儿园小朋友。“叔叔阿姨好!”小朋友们高高举起手中带着泥土的萝卜,兴奋地跟记者打招呼。

    “咸宁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跟我们的萝卜基地有联系,基本上每天都有小朋友们来这里采摘、学习。”当地鑫珑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军自豪地说。

    白水畈所处的地方是沙质土壤,土层深厚,水质清冽,长出的萝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在当地已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独特的品质,2018年4月,“白水畈萝卜”被授予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书。

    如何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把小萝卜做出大文章?近年来,高桥镇以创建萝卜特色小镇为抓手,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萝卜标准化生产、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新成果转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涵盖生态种植、品种展示、萝卜加工、文化长廊等多功能的综合性萝卜产业园,总规划面积达到1.2万亩。以萝卜产业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真正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田园变景区”。

    “白水畈萝卜”只是咸宁坚持产业导向、突出品牌培育的一个案例。按照“整合扶强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精心培育优势产业主导品牌”的思路,结合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创建,咸宁打造出了“赤壁青砖茶”“嘉鱼蔬菜”“西凉湖桂花鱼”“隐水枇杷”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赤壁青砖茶”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估值达25亿元。

    “茶产业是咸宁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持之以恒打造的‘三大百亿元产业’之一,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45万亩,综合产值已超70亿元。”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告诉记者,“全市超万亩的茶叶连片基地达8个,赤壁市、咸安区、崇阳县三地入选‘全国重点茶叶大县’。”

    走进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古镇,空气中飘散着清冽的茶香。“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英、德、日、俄等多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对外贸易繁荣。镇区现存一条2200米长的石板街,街道两侧160余幢明清建筑中不乏“豪门大宅”,生动记录着这条古道昔日的繁华盛景。2015年,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赤壁市为“万里茶道源头”城市,羊楼洞授名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萝卜 茶叶 可持续发展 桂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