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青山金山“咸”可得


    本报采访组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湖北省咸宁市在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做实做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推进质效升级,引导持续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有云:“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天下安宁之意。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鄂州永安县易名咸宁,这方土地由此得名,迄今已逾千年。

    咸宁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这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农业资源丰富,绿色潜力明显,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在全国享有“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2017年10月,咸宁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这个“国”字号的荣誉,开启了咸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吹响了咸宁乡村振兴发展的集结号。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示范区怎么建、建得怎么样?岁末年初,记者穿行在依然满目苍翠的青山绿水间,探寻咸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注重示范引领,突出顶层设计,“1号工程”展蓝图

    绿色,是可持续的“底色”,是高质量的“成色”,更是咸宁的“本色”。在改革开放40周年暨咸宁撤地建市20周年之际,咸宁,这座年轻的城市,正行进在“绿色崛起,2020看咸宁”的航程之上,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则是奋勇争先的一匹“头马”。

    “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争回来,就要建好!”这是市委书记丁小强对咸宁农业部门下达的“军令状”。在丁小强看来,咸宁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大而不优、不特、不强。建设示范区恰恰弥补了咸宁农业的不足和短板,是切合党中央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市富民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1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

    自2017年下半年启动示范区创建以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示范区建设一线实地调研、指导督办,建立发改、财政、环保、交通、农业等14家市直相关单位联席工作机制,编制并出台《国家(咸宁)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年工作方案(2018-2020年)》,涵盖5大类42项指标,目标责任层层分解,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月汇报、按季度督办、按年度考核。短短一年多时间,从市到县到乡到村,总面积达800万亩,覆盖64个乡镇700个村的示范区建设层层铺开,一幅“一区六园三十三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形成。

    杨畈农高区是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的“七大项目”之一,按照先行先试的发展规划,农高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总规划面积19.03平方公里,包括水果采摘、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综合体、新农民创业创新基地、农业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农业科普基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示范基地七个功能区,目前已流转土地7000余亩,招商落地重点项目11个。

    尽管已是寒冬时节,走进农高区的香谷生态园,一路仍是望不到边的绿色。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我们的苗木主要用于城市绿化,明年产值预计能达到500万元。”香谷生态园的负责人陈国庆介绍说,“我们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还结对帮扶了20户贫困户。”

    长岭村村民潘发旺老两口之前靠着在外打零工和养鸡过生活,十分困难,香谷生态园项目落地后,村里帮老两口联系到这里负责除草剪枝,一年可得5万元的工资。除了打工收入,不少村民还依托园区的资源、品牌和技术优势,当起了苗木经纪人,买本地,卖全国,干得有声有色。在不断提升的绿色增量面前,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高区还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农高区所在的横沟桥镇党委书记刘琼告诉记者,通过厕所革命、灭荒造林、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五个工程建设同部署、同推进,惠民生与强经济正在农高区齐头并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萝卜 茶叶 可持续发展 桂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