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古村落里的温州文化密码


    本报记者程天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民营经济的活力之城浙江温州,我也有机会参加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百名文化记者看温州”采访。短短4天,谈不上深入,但新鲜新奇惊喜,构成了属于我的温州印象,唤起我对温州创业文化的一些感触、随想。

    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经商,特别能创业,不仅外地人称奇,温州本地人也时时追问“温州模式”背后的文化基因密码。找来找去,答案众说纷纭,有一条颇出人意料,那就是与一座座古朴村落里的人和事有关,与乡民们的日用伦常和处世哲学有关。

    一、楠溪江畔温州文化摇篮

    温州历史以永嘉为滥觞。永嘉以楠溪江为胜,悠悠三百里,水秀、岩奇、瀑多、滩林美。楠溪江又以两岸分布着200多个文化古村落闻名。眼前的村落有些老旧,有些寂寞。与上百万温州人在外闯荡打拼,创造一个又一个“温州商城”“温州奇迹”给人的震撼不同,这些曾经人丁兴旺、耕可致富、读可荣身、谈笑有鸿儒的传统村落,在历史上贡献了一茬又一茬乡贤文士,当代又走出一拨又一拨经商办企的创业能人之后,有如连续丰产、需要休耕的土地,躺在故乡的原野上休养生息,岁月静好地等待还乡游子的感恩礼敬,接受陌生游客的偶然造访、寻幽览胜。

    温州的母亲河瓯江流域、楠溪江两岸,虽算不上一马平川、沃野千里,但丘陵环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有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野逸。1600多年前,东晋王谢家族等北方豪门望族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几经辗转,把中原文化血脉注入楠溪江两岸,与瓯越文化融合。他们对政治争斗反感厌倦,对仕途不抱幻想,从而能够专注于农桑耕织等民生事务,看重平凡小康之家的小确幸,乐于营构自然诗意的栖居空间,把平凡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但毕竟曾经是诗礼簪缨之家,书香门第,他们对子孙后代的要求严格,冀望很高,恪守“耕读传家”的祖训,让后辈修习、磨练可进可退的立身之本,当国家需要时,能够出去建功立业。于是,永嘉大地不再一片荒蛮,而是一派繁荣富庶,文化昌隆。

    自晋代以降,王羲之来了,谢灵运来了,孟浩然来了,陆游来了,李清照来了,文天祥来了,他们或为郡守,或

    为宾客,或为迂回避难、辗转报国,都给温州带来文气,带来平视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增加了这片土地的文化自信和定力。

    二、苍坡村与“永嘉学派”事功思想

    800多年前,一个名叫叶适的读书人随同父母迁居永嘉苍坡村,师从苍坡李氏十世祖李伯钧。叶适与师子李源为友,切磋论道,并进入老师的学术文化圈,学问日进。在耕读传家的苍坡,叶适萌发了“功利之学”,认为“道不离器”,“道”存在于事物之中,强调理论必须通过实际的活动来检验,反对当时理学主流热衷的性理空谈。他的身边逐渐聚起一批同道。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倡导务实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谁能想象,一场哲学思想史上的变革、创新,竟自一个小村落发端?我国古代乡村的文化创造力、核心价值生产能力真个了得!

    永嘉学派“务实而不务虚”,为商正名,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的事功思想,成为温州思想文化的主脉。受其濡染沾溉,温州人精明强干,造就了宋代以来浙南一隅农商并立,百工竞妍,海上贸易发达的繁荣局面。温州成为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近百年来涌现了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200多位数学家和数学教授。据说,全国三分之二大学的数学系主任都是温州人。

    再说这个苍坡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千余年来人文鼎盛,佳话频出。宋建炎二年(1128年),该村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木分家后,兄长李秋山迁居对岸的方岱村。两人情深意重,分家后仍频频往来,每每促膝长谈到深夜,分手时总要提灯相送。后来,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岱村各建一座亭阁,阁朝北,亭朝南,隔着田野阡陌殷殷相望。兄弟一方回村后挂灯笼于亭阁,表示已平安到家。这就是现存完好的送弟阁与望兄亭。有诗赞曰:“欲寻桃源路,携秋楠溪行,村同古柏古,人比清水清;弟望送弟阁,兄送望兄亭,谁人点灯去,远山明月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丘陵 连续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