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长沙县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在治风方面,今年以来,长沙县抓好重点人群,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带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以“五老”队伍为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大对广大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受理和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案件共10起,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共5起。结合未成年人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充分挖掘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开展系列节庆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方式,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培育良好的家风。

    通过“五治”工作,提升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美丽乡村脱颖而出。长沙县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涌现了一批领先全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典范,开慧镇白沙村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住建部美丽乡村示范村”,葛家山村、浔龙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黄兴镇鹿芝岭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慧润板仓获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创新发展引擎,助推“农业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长沙县围绕“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发展主线,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力度。由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按3∶7的比例出资,设立了总规模为2亿元的乡村振兴引导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的80%以上用于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精深加工等产业共同繁荣的五种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资本下乡共建。对于具有特别区域优势的村,长沙县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合作投资,实行共同开发。实行企业市场运作、村集体组织参与决策、村民意愿充分表达、政府跟踪服务监管到位的共建模式。如果园镇双河村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引进国有、民营企业合同投资20亿元,打造“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实现了乡村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村民集中居住,为村民建设“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的村民安置区,仅商铺出租村民每年可收入2-4万元。村民集中居住后的门面由公司统一经营,既确保了农民获得稳定的门面租金,又使村集体获得了经营收入。2017年村集体的房屋租赁和分红收入达到了138万元。

    二是农旅结合共享。对于具有农业产业特色和旅游资源的村,长沙县引进高品质休闲观光旅游企业,鼓励有能力的农户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以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为主的农旅产业,通过“发展几家、引领一片”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同时带动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服务收入不断增长。如锡福村喻家洞组组长彭正祥率先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将整栋楼房装修一新,营业一年收入超十万元,成为第一批吃民宿“螃蟹”的本地村民;带动20户村民自筹资金将原住房改造为智能化民宿,出现了“睿欣”“安逸轩”等精品民宿,形成了村委会有序引导、公司专业经营、村民竞相自筹自建的良好氛围。去年慧锡福村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公司和村民获得相应收益。

    三是土地入股共赢。对于有主导产业发展的村,长沙县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合作社,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将农户土地以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流转到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的土地可租赁给企业经营,也可入股与企业合作经营,让村民变股民,参与分红,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如金井镇湘丰村2016年11月成立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群英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货币入股,全村6195.27亩土地经营权逐步流转至合作社。今年,湘丰村群英土地专业合作社收益将超过30万元,村民平均年度收入将超过6万元,从而构建了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利益共同体,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对于临近科研院所的村,长沙县依拓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建设综合型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以农业科研为主导产业的试点示范,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如高桥镇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所在地,在此建设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成功引入了特色水果种植、食用菌生产、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同时通过基地示范引领周边高科技农业发展,发挥红色(李维汉故居、柳直旬故居)、绿色(紫竹山风景区)、古色(金桥老街)资源优势,展示科技成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人居环境 花卉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