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阵痛过后是新生


阵痛过后是新生——省国营清河农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观察    农村新报通讯员 冯祖俊

    近日,笔者在位于南漳县的省国营清河农场益龙畜禽有限公司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猪舍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猪舍内整洁干净,一头头肥猪在自动料线上或饮或食,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异味儿。“养猪场没臭味,得益于异位发酵床技术。”农场畜特站站长胡志俊介绍,益龙公司今春投资新建了4个大型异位发酵床,并实施圈舍饮污分离、雨污分流,实现了零排放。其它养殖场大部分也已完成环保设施改造。
    然而,两年前,清河农场还在经历着畜禽养殖污染带来的“阵痛”。130多家畜禽养殖场造成的养殖污染,成为破坏清河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为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农场党委决定开展治理行动,改传统养殖为绿色养殖。部分养殖场积极响应,但也有很多养殖场不以为然,或无从下手。为此,近两年,农场先后组织五批养殖户到黄冈、武汉、枝江、老河口、保康等地学习喷雾除臭墙、蛋鸡传送带改建、异位发酵床利用等养殖粪污治理的先进经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家的养殖规模比自己大,但地面上看不见粪污,空气中闻不到臭味,有的还把粪污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有机肥。外地先进的养殖模式和设施让参观者倍感震撼。很多养殖户回来后,还没等农场部署,就自觉投入资金改建治污设施。
    农场趁热打铁推动治污工作,党委一名班子成员包驻一个村,并抽调53名机关干部对全场132家规模养殖场实行包保。污染治理效果纳入村级组织和包保干部目标考核内容,对整治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效率低下的,实行严格追责问责。很快,全场形成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合唱。
    在治理过程中,农场采取分类指导、一场一策。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必须建异位发酵床;对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必须建同位发酵床;所有的蛋鸡场必须改传送带清粪模式。同时,为了减轻养殖户的经济负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实行先建后补。
    目前,全场规模养猪场已建异位发酵床11户19个,18家小型猪场粪污全收集全利用设施全部配套完成,23户同位发酵床已建5户、在建8户,79家蛋鸡养殖户已改建蛋鸡传送带18户,还有20多户正在改建之中。
    粪污发酵后就成了肥,浪费了可惜。该场利用场内四贤庄生态景观农业园种植基地,消纳畜禽粪肥,一年节省肥料投入近10万元;还有一批养殖户通过流转土地自建快藕基地、与周边蔬菜种植基地和农业公司合作等实现就地消纳粪肥。此外,以益龙公司为龙头,利用畜禽粪肥生产加工有机生物肥,今年已累计销售12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
    阵痛过后焕新生。目前,该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经验在全县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酵 树木 其它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