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融合种粮,培育粮食生产新动能


      正是秋粮抢种时节,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太吕村的种粮大户谢明生,忙活着给满院的农机具做检修。今年他迎来了又一个夏粮丰收的年景,1000多亩小麦颗粒归仓。种粮究竟划不划算?老谢的回答蛮有底气:“靠种粮我在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

  近年来,作为山西省粮食主产区的永济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粮食种植条件,通过土地集中、农业保险、科技研发培育粮食生产新动能,多要素“融合种粮”,探索出了粮食增产、增效新模式。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代替靠增加种植面积增收“双抢”的每一天,永济市城北街道赵柏村村民寇秀琴和老伴都要来到村西的泵站,为村民们开闸计时。麦子收了,种秋粮需要浇水。别小看寇秀琴老两口小小的泵站管理员的身份,他们是庄稼的贴心人。这个泵站有一个响亮的名头:“永济市城北3镇22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3号泵站”,去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设计流量每小时480立方米,配备3套离心泵,可浇灌周边1600亩耕地。

  过去,赵柏村一直为浇地发愁,村民迫不得已集资建了一个小泵站。去年,政府投资建设了新泵站,修了新渠,输水管直径也从10厘米增加到了15厘米。新泵站可浇灌面积更大,浇起地来更省时。浇地方便了,原来的撂荒地成了香饽饽。寇秀琴家今年承包了40亩地,全部种上了小麦。她说:“这水一到位,收成比往年都要好,每亩可增产二三百斤呢!”

  新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运用,正逐渐代替“增加种植面积”的传统增产模式。近年来,永济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实施灌溉排水、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站修建、机井修复配套、节水管灌安装等工程,逐年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5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60%。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打好了基础,如今永济市旋耕、播种、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施肥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小麦、玉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分别达到85.96%和81.84%。

  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推进,源于持续财政投入。10年来,永济市农业财政投入加上中央、省和运城市三级财政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永济市财政局农财股股长孙艳艳说:“农业投入每年市里都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及时拨付。农业方面的投入绝对雷打不动!”

  农业科技的植入,夯实了粮食增产的基础。永济市这些年大力推广小麦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对粮农进行技术培训。还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技术集成”提高粮食单产。作为山西省小麦主产区,永济市粮食种植面积近年一直维持在100万亩以上,曾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2017年,全市粮食种植总面积104.4万亩,总产量达4.2亿公斤。

  永济市农委主任席永勤表示,纵向来看,永济粮食种植的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一直在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运用。

  探索旱涝保收新路子

  “土地集中+农业保险”,代替“靠天”增效

  对于种粮如何挣钱这个问题,种粮大户谢明生的回答是:“这要看种多少和怎么种。”他算了一笔种植账:“一年小麦、玉米种两茬,小麦的收入用来支付土地承包费。另外,一亩玉米能产1000斤,可以卖700块钱,投资差不多需要400块钱,能纯落300块。一亩落300块是不多,但我种了1000多亩,30多万就很可观了!”谢明生的账,算出了一个道理:种粮增效,适度规模种植是一条路子。

  近年来,永济市推进土地流转,催生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农业部门提供了这么一组数字:2017年,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18户,500亩以上的22户,1000亩以上的9户,1万亩以上的1户,50亩以上的粮食类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00家。

  谢明生走的是规模经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路子,而开张镇杜村农民高作义选择的是另外一条道路。

  经过多年探索,高作义成功研发出了无硒土壤的栽培技术和富硒生物液态肥,可以在不含硒的土壤中栽植出富硒农产品。他流转了400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富硒作物。在农场的展厅里,小麦、玉米等各种富硒农产品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不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土地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