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农村部就我国种业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感谢您对种业科研改革的关注。长期以来,我们种业科技创新一直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障碍,比如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我部会同有关部委从2014年开始,启动并逐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重点在健全激励机制、加速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深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到目前为止,成效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

  一是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首先,通过改革使科研人员积极性高了,在思想认识上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由“为写论文、评奖项”转变为“看市场需求、找合作企业”,由“卖种子”转变为“卖知识产权”,科研活动面向市场的源头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其次,创新成果产出快了。试点单位在短短几年时间,陆续选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新品种,特别是在优质抗病水稻、抗赤霉病小麦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其三,成果确权数量多了。初步统计,这四年来,122家试点单位确权的种业成果达到5000多件,比试点前增加了50%以上,其中植物新品种权800多件,是试点前的1.2倍,创新形势喜人。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成果转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视,转化活动空前活跃。为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建立了国家种业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完成各类交易200多项,交易额约3.3亿元。各省份成果转化各具特色,浙江省组织竞价拍卖,开展路演推介;三亚市举办水稻论坛,为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截至目前,试点单位成果交易已近1400件、交易额达10亿元,分别是试点前的1.6倍和1.8倍。中国农大、南京农大等试点单位积极将重大突破性成果作价入股到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转化和开发。

  三是科企人才和技术合作明显增强。改革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有序流动。科企合作更加紧密。我这里有几个例子,中国农大玉米中心与中玉金标记公司联合开发玉米SNP芯片,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现在我们兼职的科研人数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试点单位到企业兼职的科研人员达到700多人,辞职到种子企业的有30多人,一大批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的科研领军人才。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加快。华智水稻等公司从国外跨国企业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学家和企业高管,加快提升我国分子育种水平。

  四年试点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一是部、省及试点单位强化组织领导,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部门协同、部门协作,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三是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国家、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三者关系,依法依规推动试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继续深入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健全种业领域科研人员分配政策,推进种业人才分类评价;全面推进各省改革工作;继续打造国家种业交易平台;深入推进科企合作。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工作,为现代种业发展增加新动能,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在挪威有一个“世界末日”种子库,堪称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我们想了解在中国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种子库,中国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 张延秋:

  谢谢您的提问。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刚才,您提到挪威的“世界末日种子库”,我也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分别在北京和青海建造了自己的“诺亚方舟”,即国家作物种质库和国家种质资源青海复份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种子 种质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