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适度规模经营,“度”在哪里?——来自土地流转大县山东省高青县的调查


    编者按: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把握好适度规模经营的“度”?日前,本报记者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采访,试图通过“解剖麻雀”分析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度程度。

  

  1

  规模经营一定要适度

  自觉摸透了土地脾性的山东省高青县农民李洪武自2008年即开始流转土地,并不断“开疆拓土”,期待“多里捞”。他的种植模式是“小麦+玉米”的轮作方式,最多时面积达到1300多亩。这两年,玉米价格低迷,生产入不敷出,他不得不收缩战线,将粮田面积调减到300来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少量种植浅水藕。

  “玉米价格下跌吃掉了利润,种得越多反而亏得越多。现实逼着你不得不‘适度’。”李洪武笑着说,“按理说,土地规模越大越适合机械化作业,规模经营要以机械做支撑,但一台大型机械动辄几万几十万,购置齐全需要很大投入。现阶段,无论从种地规模还是机械数量,都要‘适度’。”

  青城镇民生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张卫刚,前些年因为土地流转成为当地红星,成了全县土地改革方面的典型。几年过去了,之前门前的车水马龙,现在却变成了门可罗雀。张卫刚对前几年的冒失进行反思:“土地流转得有些多,步子迈得有些大,管理跟不上,出现了不少漏洞。”

  张卫刚主要搞瓜果、蔬菜的种植,而种植、管理、营销、运输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规模大了漏洞多,各方面的跑冒滴漏无形之中侵蚀了合作社的利益。张卫刚坦言,若不缩小规模,加强科学管理,合作社很难支撑下去。

  高青县农业局产业办副主任李会军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土地规模经营是件新生事物,家庭农场、合作社都有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和身份转换问题。土地流转不能贪多求大,必须适度。”

  2

  规模经营风险在哪儿

  记者通过梳理对几个采访对象的访谈发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风险点主要在天灾、管理和市场。

  农业生产现阶段依然无法避免“靠天吃饭”。本来丰收在望的庄稼,说不准一场自然灾害就会让其颗粒无收。常家镇种粮大户付国超对此印象深刻:“2014年秋季,黄河滩内的高粱还有几天就要收割,突然来了一场暴雨,这一下就损失了20多万。”

  得此教训的付国超不敢再大规模流转土地,转型专做土地托管服务。他为农民提供农资、管理和销售服务,无论庄稼丰欠,付国超都能得到一块固定的服务费。眼下,付国超流转了300亩土地,而提供托管服务的土地则有3万多亩。

  由于需要为托管土地提供粮食销售服务,付国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粮食销售上,但管理上的漏洞同样让他吃尽了苦头。2014年,他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7车皮粮食运过去,对方却以某项指标超标为由压低粮价。付国超一气之下把粮食拉了回来,但由于没有储存场所,不久粮食就发生了霉变,这一次又赔了三四十万元。

  李会军说,现在的合作社负责人基本上是农民出身,本身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且习惯了分散单干的农民重吃合作社这一“大锅饭”后,以往隐藏起来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显现出来。因此,经营规模越大,对管理者的要求就越高。

  再一个,就是流转费用居高不下。在高青,当地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000~1200元/亩,这一价格是种粮食的规模经营主体无法接受的。“如果是种粮食,根据土地质量,流转费用在500~800元这个区间比较合理。”李会军说。

  3

  适度规模的“度”如何把握

  从与被采访对象交谈中发现,动辄成千上万亩的流转,在高青县现阶段多数还行不通。那适度规模经营的“度”该如何把握?调查发现,在高青,农民探索出了精细化管理、再包干经营和专业化服务等多条路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洪武的做法是调减,减少土地承包规模,留下基础条件好且连片的300亩土地精细化经营。他适当减少了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调出部分土地种植水稻和浅水藕。“水稻和藕不怕涝,旱了有黄河水可以浇。论效益,种藕胜过种粮食。”李洪武说,“通过精细管理,产量增幅2成,每亩地能有500元的利润。原先,种地千亩,每亩地不到200元的利润。这样一算账,别看面积减了70%,效益反而增了5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玉米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