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海水稻”技术渐趋成熟


□刘成孙丽云

“这次‘海水稻’试种成功,加上前期探索出一套盐碱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海水稻’种植的各项技术都基本成熟。”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田”旁,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说。

9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在这里实地测产,结果最高亩产达到620.95公斤。这个亩产意味着“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技术人员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南侧的试验田,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海水稻。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简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但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海水稻”有望用更咸、碱性更大的水灌溉。

“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现在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此外,还有3种“海水稻”亩产测产突破400公斤,远远超过原先预计的300公斤估值。

“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张国栋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盐碱地“海水稻”实现高产和盐碱地改造技术的成熟,无疑将大大推动盐碱地良田化进程。据悉,中国盐碱地约15亿亩,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

据悉,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于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袁隆平团队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数据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