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涵予
在9月20日召开的全国种子“双交会”种业高峰论坛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分析了中国种业发展形势。张延秋认为,种业发展取得了企业规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等成效,但存在供需结构不合理、创新存在短板等问题,企业利润增长进入平台期。种业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契机,创新图强。
规模企业成主力
种企净资产大幅增加。截至2016年年底,持有效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4316家,较2010年减少4384家,减幅过半;净资产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41家,较2012年增加一倍多,净资产1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12年的7家增加到15家。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持有效育繁推一体化许可证的企业90家,较2015年新增13家。
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种子销售收入占比稳步提高,由2013年的74%提高到2016年的近80%,是市场绝对主体。
上市种企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共55家种企在主板或新三板交易,总市值超1000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虽只占1%,但市场份额已达20%。骨干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积极运用资本力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隆平高科先后收购天津德瑞特、绿丰园艺,扩大蔬菜业务,又控股广西恒茂,与黑龙江广源种业合资,进军东北粳稻市场。
企业科研实力增强
种业科研投入提高。2016年,销售收入前50强企业科研投入13.8亿元,占收入的6.25%;前10强科研投入8亿元,占收入的7.5%,较行业总体水平高2.3%,较2013年提高3.5%;隆平高科、大北农、中种集团、垦丰种业等企业每年科研投入均是亿元规模。
截至2016年年底,种企有科研人员2.44万,占比20.2%,较2010年增加83%,其中硕士、博士占24%。2016年,来自企业的国审品种95个,占比57.6%;企业申请保护品种1310个,占比51.9%,数量和占比均超过科研院所。
利润增长进入平台期
2010年以后,企业种子销售收入与利润高速增长,2013年后增速趋缓,而2016年种子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利润率由2011年的11.4%下滑到2016年的8.6%。
种子市场商业价值持续增长,2016年达1229.6亿元,较2012年增长18.5%。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5种主要农作物增长13.8%,非主要农作物增长24.9%。非主要农作物增速较快,占比由2012年的42%提高到2016年的44.3%。在2016年1229.6亿元的种子商业价值中,主要农作物685.4亿元占56%,非主要农作物544.2亿元占44%。其中,花生、瓜类、蔬菜、花卉类非主要作物290亿元占24%,超过玉米23%的占比。
中国种企以经营主要农作物为主,4316家种企中有3390家包装销售本企业种子,其中84%以经营主要农作物为主,90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88%经营主要农作物。
长期以来,国内育种创新重心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上,对其他作物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蔬菜育种创新存在短板,种子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20亿元,蔬菜种子12.2亿元占61%。国内青花菜面积70万亩左右,占比只有0.2%,但近2亿元种子市场被国外品种垄断。
发展要抓住两大契机
种业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两大任务,加快推进绿色种业发展,不断开创种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出发点,调整以产量为主的育种导向,加快节水节肥节药、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以及品质优良、商品性佳的绿色新品种选育,推动品种更新换代。
第二,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市场对优良经济、饲料、特色作物商品种子的需求日益迫切,种业要调优以粮食种子为主的市场结构。棉油菜糖、果菜茶、蚕桑麻、烟药杂等经济特色作物虽小,背后却蕴含着“大市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9-29/26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