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浙江:农药废弃包装告别“河边躺”


日前,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镇对石村的农户正在拣拾稻田里的废弃农药瓶、农药袋。胡剑欢摄本报记者朱海洋
  从农村出来的人,对这个现象肯定不陌生:农民打完农药后,随手就将包装瓶、包装袋一丢,之后,这些废弃物的“命运”不是田里埋,就是河边躺,要么随风飘。事儿看起来虽小,但日积月累,数量却颇为可观,对土壤、水体的污染更是不容小觑。当然,如果要回收处置,也绝对不算一桩轻松活。
  2015年,浙江出台专门办法,在国内率先推进全域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到去年底,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均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并展开实践。去年,浙江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回收了5024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2%,其中无害化处置4701吨,处置率超过93%。浙江是怎么做到的?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破解的?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政府要主导财政需支持
  浙江历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尤其是2013年启动“五水共治”重大战略部署后,全省上下对污染重拳出击。在整个体系中,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首次被写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文件,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尽管此前,上海、北京、广西等省区市曾展开过此类探索,而在浙江的余杭、鄞州等地,从2009年以来也探索出了比较可行的实践经验,但要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国内尚未有成熟经验。浙江尽管整体经济实力雄厚,但仍有一些欠发达地区。倘若没有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要推进这项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2015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出台办法,明确了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并提出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
  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记者盘点发现,考核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工作被纳入了“平安浙江、五水共治、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示范省、土壤污染防治、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等考核内容后,大大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到去年底,浙江所有涉农县(市、区)均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并落实了专项资金。
  浙江省农业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式全面推开前,还在21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是浙江省植保检疫局,在分管副局长何春龙看来,毕竟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属于“准公益”,需要政府综合力量推一把,而顶层设计的厘清,再加上考核杠杆的强化,实际上解决了行政力量的问题,否则光靠单个农业部门,根本难以运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具体如何运行,在浙江,省里只有两点要求:一是必须建立回收体系;二是必须严格规范运行,实行无害化处置。至于到底怎么回收,浙江允许自由发挥,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为了让各地有经验可循,浙江主推了余杭和鄞州两种模式。
  余杭的做法主要是有偿回收,在全省起步最早,经验最成熟,运作也最规范。记者了解到,当地回收的标准为:100毫升、101~300毫升、301毫升以上的废弃农药瓶分别按照每只0.2元、0.5元和1元回收,农药包装袋则以50克为上下分界线,分别按照每只0.1元和0.2元回收。每年光回收农药包装的补贴,财政就投入300多万元。
  谁来回收?谁来运输和处置?杭州市余杭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固定回收点设置在全区165家农资经营网点,由3家储运单位定时、定区域归集到专用仓库,最后运输到专业的固废处置环保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有了经济效益,很快,遗弃在田间地头的农药袋和农药瓶都被捡去换钱。甚至起初,还有不少外地的废弃农药包装物也流通到了余杭境内。对此,该区设计了专门的防伪标签,要求农资经营网点在售卖农药时贴上。不过,随着“余杭经验”的推广,这种现象也慢慢得到遏制。现在,温岭、上虞、义乌等不少地区,均采取了有偿回收的方法,成效都十分显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专项资金 仓库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