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记者暗访公主岭化肥市场 揭开部分低价化肥的“猫腻”


2017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到的更早了一些。
  三、四月份的乡下,可以说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不同于耕种时节夜以继日的劳累,此时,大家最关心,也最费心的,当属种子和化肥的选购。
  “种了一辈子地,买种子,选化肥,我还真不会。”一位农民对吉网、吉刻APP记者这样说,而且每年,这种子和化肥,还都有“新花样”。
  2017年3月份,吉网、吉刻APP记者接到了一份自称吉林省公主岭市当地农民的爆料,就在广大农民着手春耕的前夕,一些人却对市场上的部分化肥产品忧心忡忡,甚至对一些化肥品牌的质量放心不下。而此时,距离下种、施肥和播种,已不足半个月的时间。
  然而,大家对化肥产品产生担忧的原因是什么?又受到了哪些影响?当地农资市场又出现哪些个别乱象?接到线索后不久,吉网、吉刻APP记者与知情人一起,驱车400余公里,对公主岭当地的怀德、黑林子、双龙、柳杨、永发等乡镇的农资经销商及村民进行了详细踏查和暗访,揭秘与市场上出现的部分化肥产品有关的一系列“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最是一年春好时
  3月末的东北大地,草木复苏,万物更新。
  长春通往公主岭的102国道,两边一望无际的农地积雪褪化,露出了土壤本来的颜色,一些心急的农户已经开始在自家的玉米地里抢先进行着翻茬,为新一年的播种做好准备,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农户这一整年的希望。
  由国道转入乡道,进入到公主岭境内,马路上奔跑着的一辆辆运送化肥的汽车格外引人注意,一辆载重约40吨的大货车满载着一车化肥疾驰而过,夹带起阵阵尘土。
  越向前走,遇到的运输车就越多。
  同行的知情人老卢说,到了这个月份,正是选购种子、化肥的黄金时期,再过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种子就得下地, 最是一年春好时,今年的春耕,要拉开序幕了......
  公路上运送化肥的车辆
  爆料:
  让人“放心不下”的化肥
  时间回到几天前,就在乡下准备春耕的时节,吉网、吉刻APP记者接到了一份匿名爆料,在当地个别乡镇,一些化肥品牌利用袋皮的包装误导农民购买,甚至,有部分品牌被怀疑根本就不是标准的化肥产品。
  根据爆料:在当地的某些村屯,一些农民在买回化肥产品后,发现袋皮上标明的“养分含量”与实际养分含量并不能达成一致,而有些化肥的真实养分含量实际上却利用极其隐蔽的数字标注在袋子背面。例如,某一品牌化肥在袋子的显要位置标明的养分含量为“≥56%”,而实际上,在袋子背面,却用极小却又难以分辨的符号和数字标明了真实养分含量实为“≥40%”。另外,有些化肥品牌的名称和养分组成的标明也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取名和标注。
  不仅如此,这些化肥往往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农民在购买时,销售人员也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大多数购买这些化肥的农民来说,在购买时对化肥产品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了解。
  爆料人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也没有告知来自哪个村屯,而吉网、吉刻APP记者在当地经过多方打探和寻访,终于联络上一位了解当地化肥市场的知情人,并根据线索,在当地进行了广泛踏访。
  踏访:
  “谜”一样的包装袋
  吉网、吉刻APP记者由公主岭市市中心出发,驱车约40公里,我们来到怀德镇双榆树境内,靠近公路有一个村屯,名叫铁岭窝堡,这儿,也成了我们踏访的第一站。
  在村内,几位老乡正聚集在一起唠着家常,从他们口中吉网、吉刻APP记者得知,该村子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在几天前已经将化肥买到手,而在这其中,有10多家农户还买了同一种化肥产品。为了保护知情人,吉网、吉刻APP记者没有对他们公开身份,几位老乡也很热情,当吉网、吉刻APP记者提出想要看一看他们所购买的化肥后,村民老杨带着吉网、吉刻APP记者来到了自家的仓库内,20余袋化肥整齐的靠墙摆放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玉米 种子 检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