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2017年咱们的地咋种——来自吉林省备春耕生产一线的报道


随着玉米收购制度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种植玉米的效益随之下降,如何通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话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吉林省提出了10个方面重点任务,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马上进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的第一个春耕期,能否开好局,实现开门红,对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备耕情况如何?记者走进吉林大地的广袤田野寻找答案。
  总体形势看好——
  各地备春耕生产有序推进,花样翻新谋出路,不等不靠想办法,开动脑筋转观念,新型市场主体显效应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全省各地在2017年备春耕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仍在有序推进中。
  2016年秋季以来,玉米价格一路走低。对一些种粮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而言,既隐藏着风险,也蕴含着机遇。
  农业发展整体思路明确。在采访中,公主岭2017年确定的发展思路给人很大启示——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通过增加特用玉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来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同时,增加蔬菜、马铃薯、水稻、大豆、高粱、谷子、花生等作物种植面积。一方面在玉米产业内部想办法、找出路;另一方面,在经济作物种植上挖潜力、做文章。目前,全市备春耕生产稳步推进——玉米种子共需0.72万吨,市场现有货源0.6万吨,占需求量的83%;经销商正在组织进货,货源不成问题。已积造农肥260万立方米,目前送出约155万立方米,占总量的60%。另外,农机具、抗旱水源井及配套设施检修等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发现,随着粮价走低,2017年全省备春耕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土地流转价格大幅下降,一些种粮大户正准备“逆势”扩张。以九台区凤财农民种植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2016年流转了300公顷土地,2017年打算流转500公顷。张凤财告诉记者,要抓住机遇,这样的种植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过,记者采访中看到,有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成型经济主体挺“稳当”,在流转土地方面不主动扩大规模——他们头脑中多了一份风险意识。
  令人振奋的是,在重重压力面前,大多数地区都在不等不靠想办法,主动对接市场,开动脑筋,花样翻新谋出路。一些好经验、新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松原市宁江区民乐村,从事棚膜蔬菜种植的农户有300多户,温室和大棚达到了657栋,生产面积达800亩,年产值1300万元,年人均增收4000元。
  棚膜蔬菜在民乐村能发展起来,得益于村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棚菜生产技术服务的“六统一”,即:种苗统一、农资标准统一、防虫治病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成熟回收统一和价格统一。“六统一”最重要的是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转变成为有组织的专业化生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迎刃而解,使民乐村的棚膜蔬菜生产迅速形成规模,创出品牌。
  在农安县陈家店众一农机合作社采访时,合作社理事长文业胜向记者介绍,今年合作社打算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对调,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由于合作社土地连片集中,种植结构调整相对容易。合作社还引进了大豆油生产设备,并已注册商标,大豆可实现自产自销。
  众一农机合作社的“底气”从何而来?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入股社员600人。无论是土地流转规模、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是运营模式,都已十分成熟,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应对自如,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和出路。
  九台区凤财农民种植业合作社位于纪家乡太平村。2016年秋天,合作社责任人张凤财就在关注马铃薯市场。整个冬天,他一直在学习并到外地取经。他有一个专业马铃薯地窖,能储存30公顷土地收获的马铃薯。每公顷土地收获的大小马铃薯比例是4:6。秋天收获后,他把小马铃薯卖了,大的存起来,错过卖马铃薯的高峰期,就能有更高的利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土地 马铃薯 种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