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出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预期性指标主要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湿地保有量、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
三、加强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
常言道,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作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尴尬的现实是,目前,内地秸秆的资源化、产业化或者说商业化还不足以让秸秆脱掉无用的帽子。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每年秸秆焚烧的一大原因就是“来不及”,在内地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休耕轮作之前,“抢收抢种”才是农忙真实的写照。两茬作物一边收割,一边播种,如果将秸秆搬离农田,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如果选择将秸秆还田,又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没有完全腐烂的秸秆将导致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大量流失,影响出苗率,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很大。据有关报道,秸秆还田的农田病虫害特别高发,导致作物减产三成左右。
资料显示:1吨秸秆全量还田的费用大约为120元。1吨秸秆直接还田带来的作物增收大约为110元。也就是说,1吨秸秆全量还田的成本费用比增产收益还多出了10元,由此看来,农户不愿意实施秸秆还田有其经济原因。但也有报道,1吨秸秆通过氨化饲料、沼气、发电所带来的效益分别约为717元、125元和173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还不高。可喜得是目前在内地10省(自治区)已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我认为推进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整套从上到下的政策,尤其在农民这里,项目要落到实处。现在,有的地方将秸秆经过深加工后制成有机肥、有机饲料、实用菌菇类的培养基等,为其开辟用途提供了借鉴。”
冯丹藜强调,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条件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作为企业,应在供给侧改革中应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品创新,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责任与是义务。(记者 王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3-07/26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