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壤修复箭在弦上农资行业顺势有为_农资市场



  地膜:研究先行源头控制与高效回收并举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研究员 严昌荣
  地膜覆盖,一个年应用面积超3亿亩的农艺技术,为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地膜残留也成了重大环境问题。按照“土十条”要求,我认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总体思路应是基础研究先行,源头控制(新型降解地膜取代PE地膜)和高效回收(回收机械)并举。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基本探明了我国地膜残留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首次提出了作物地膜安全覆盖期和地膜使用强度的概念,制定了重点区域主要农作物地膜安全覆盖期表,计算和绘制了全国地膜使用强度分布图,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我国生物降解材料的合成技术、设备和工艺取得了突破,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原理,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2012~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三部委连续4年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累计投资9亿多元,支持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等11个省(区、兵团)的229个县(市),新增残膜加工能力近20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近6500万亩。
  以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PE地膜,是未来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合成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万吨级的生物降解地膜生产能力,并在全国13个省(区市)开展了综合应用评价试验。目前还需解决3方面的问题:一是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抗拉强度,满足农艺作业要求,防止过早破裂,提高地膜增温保墒能力,提高产品降解的可控性。二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相对于PE地膜的综合应用成本优势。三是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实现生物降解地膜产品与农艺技术紧密结合,促进规模化应用。
  企业:加快转型发挥市场主体领跑作用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雁峰
  从“土十条”中,可以看到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心,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肥料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变薄三重压力,希望国家更多应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同时,企业必须树立起更加系统、严格的环保责任意识。
  一是提高工业副产物和废弃物的排放管理及综合利用水平。以磷肥企业为例,2015年我国磷肥总产量1795万吨(折纯P2O5),副产物磷石膏产生量约8000万吨,约占全国工业副产石膏总量的一半,以堆放为主,综合利用率只有33%。如何有效控制其中的氟化物等杂质含量,实现安全环保、长期堆存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是进一步提高产品标准,加强源头控制。“土十条”明确提出修订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标准,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当前伴随肥料产业转型升级而兴起的产品创新、功能增加,肥料生产的原料、助剂愈发复杂多样,由此可能带入的重金属等污染源必须得到严格管控。产品创新、质量控制的方向,也要从关注功能及含量,向兼顾耕地环境效应转变。
  三是加快转型创新,着重在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和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中发掘机会,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优化产品结构,着重开发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良土壤的高效生态环保型产品,从供给侧发力,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土十条”反复强调耕地土壤和农产品的协同性,肥料企业要把握住我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应这片“红海中的蓝海”,协同看待耕地质量在其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跨行业资源整合,应用市场化手段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农业服务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生物降解 残留 污染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