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十三五”品种换代种企被推向浪尖


11月19日,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十三五”时期将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到“十三五”末,粮、棉、油、糖、果、菜、茶等作物的主产区品种将基本完成一次更新换代,安全性、抗逆性、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明显提高,适应机械化品种比例大幅度增加。
  时势造英雄,当前种业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国内外农产品供给格局转变,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涨,国外廉价大宗农产品的涌入势不可当;国内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裕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农业被时代洪流推动,传统农业正在大踏步走向现代农业。一系列的变迁,种业企业被推向变革的风头浪尖。
  从国内外来看,每一次品种上的突破都会推动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上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品种矮秆化,推动了国内粮食生产的进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的大范围推广,国内粮食单产大幅提高;近十多年来,大面积推广高产稳产品种,国内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连续三年产量达到6亿吨。
  当前,国内农作物品种供给与农业发展要求有诸多不协调:高产稳产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多样化需求不适应;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粮经作物品种发展不平衡;高肥、高水、高药的资源消耗型品种多,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作业的品种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求不相适应。
  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满足粮食安全、绿色发展、消费需求和农民增收对优良新品种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在粮食品种方面,一大批抗逆性不强、产量表现不稳定、存在明显缺陷的品种将被市场淘汰;一些近年来表现强势的主流品种生命周期即将终结,逐渐从高峰走向低谷。同时,随着国内种业的进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不断被推向市场。在市场需求和种业进步的双重推动下,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时代已经到来。
  201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在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中提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完善良种繁育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园艺作物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推进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在时代要求、农业形势、国家政策等的共同推动下,种业前行无法阻挡。全国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当前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力争在玉米籽粒机收、水稻抗稻瘟病、小麦抗赤霉病、大豆高产高蛋白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做好审定品种与登记衔接,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强化新品种保护,加快授权进度,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加强原始创新保护;抓好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跟踪评价,创新良种推广模式;树立“大种业”意识,尽快补上菜果茶等作物种业的短板,保持农作物种业均衡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顺势而为,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专用特色品种,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种业英雄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水稻 粮食 粮食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