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天长合作社精准扶贫


  不久前,安徽省天长市董尖圩稻业种植合作社社召开上半年总结会。到年底,土地流转户不仅能得到每亩300公斤稻谷(按市价折合820元)的流转金,还会领到一笔可观的分红。精准扶贫“嫁接”合作社,是天长市的一项创新,186家合作社发挥优势,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合作社理事长宣有林向全体社员通报了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合作社经营土地1698亩,收获小麦891.45吨,草莓、蔬菜实现产值210万元,销售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实现经营性收入270多万元。

  自2014年以来,董尖圩合作社流转了仁和集镇王桥村附近17个村组227个农户的1698亩土地,村民不用出资出力,就能获得与自己种地几乎相同的收益。

  2009年因病致贫的王桥村李在斌夫妇原先种6.6亩地,因为身患疾病,他家一直粗放式种植,扣除各项投入,每亩地一年收入仅有450元左右。现在李在斌把土地流转给董尖圩合作社,不但可以稳获一笔土地流转金,夫妻两在村里的玩具厂做轻微劳动,还可获得一笔收入。今年,李在斌家终于摘掉戴了6年的“穷帽子”。

  不过,土地流转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少数贫困户土地流转后没事可干,天长市扶贫办精心挑选了186家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合作社,对贫困户实施“1+X”精准扶贫;立足当地实际,筛选出20来项种、养、加工项目,提供给贫困户。

  冶山镇草洲村的余水根患有严重慢性病,镇扶贫办工作人员让他从20多个项目中选择一个,最终他选择了去附近的鑫洁种养合作社葡萄种植园打工。起初一天只挣35块,现在可赚50块左右。

  “把贫困户‘转让’给合作社,合作社是否愿意?”对于笔者的质疑,芦龙农事合作社理事长刘明文说:“合作社人员管理确实是个问题。有些人懒散惯了,而合作社讲制度和效益,必须按章办事;咱们按件计酬,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芦龙农事合作社乐意接受贫困户,还有另一个原因:接受贫困户的合作社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芦龙农事合作社最近就获得了20多万元的扶贫支持。

  是不是贫困户进了合作社就进了脱贫“保险柜”?董尖圩合作社理事长宣有林说:“搞土地流转的合作社,不管作物收成孬好,土地流转金必须按合同兑现,这实际是将风险转嫁给了合作社。”如何规避风险?宣有林的办法是延长产业链条,追求更高效益。董尖圩合作社种植白小麦、紫金糯水稻等优良新品种,并发展果蔬产业;还与其他合作社捆绑经营,搞农资销售,拓宽合作社的收入来源。

  近两年天长市组织引导经营性质相近、上下游联系紧密的合作社横向联合,组成了6家联合社。大通镇的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绿宝、益民等7家合作社成立了天长市蔬菜种植联合社,在天长市工商联的引导下,他们与市经开区100多家企业和市区5家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生产的蔬菜销售给企业食堂,并成为超市的货源基地。天长大地联合社联合丰仓、芦龙、金银等10多家粮食种植专业社,通过“云农场”平台统一购置、销售农资;统一协调农机作业和跨区作业;统一组织粮食外销,有效增强了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范正磊  王冬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小麦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