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亮起农业结构调整的“导航灯”


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吉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但今年的收获却与往年不同。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下,今年的玉米怎么卖,成了玉米主产区农民的挂心事。日前,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农业部信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协办的“2016年主产区农产品监测预警暨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CAPES)使用培训班”在吉林长春开班,农业部信息中心专家,农业部玉米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徐伟平在培训班上同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信息中心的分析师交流今年的玉米产需形势,“受结构调整中面积下降和极端天气影响造成部分地区单产下降的影响,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将减少一千万吨。同时,9月份的玉米品种月度平衡表显示,本年度的玉米消费有所增长,去库存成效初显。”徐伟平强调,新粮的大批量上市还没有开始,要格外关注市场形势变化,防止出现玉米“价跌”和“卖难”两头堵的情况。
  中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来了结束了只有美国农业报告可看的历史
  在培训班上,“CAPES(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成为每个参与培训的省级分析师口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2016年7月11日,在农业部农业信息会商发布室,来自农业部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国家气象局、农业部遥感部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研讨了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及报告,在线形成《2016年7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当场打印、签名、扫描并发布到中国农业信息网,报告的底纹上,是CAPES的水印标志。
  中国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一发声,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科学报》(2016年07月13日第5版)以“我国首次发布农产品供需形势月度分析报告”为标题进行详细报道,七十多家网媒相继报道,中国粮油网以“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来了”为标题的报道指出,“虽未经宣传,已引起农产品行业的广泛关注”、“现在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来了,结束了只有美国农业部报告可看的历史!”“中国数据,中国声音!点赞,加油!”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处长王平告诉记者,中国农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已经起步,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内粮食生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单靠“保”和“守”已经很难满足发展需要,“中国农业必须学会及时释放能够引导生产与市场预期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更加积极主动地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国际贸易主动权、农业国际合作主导权,提升全球配置农业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月度供需平衡表的发布,要求我们的预警监测系统更灵敏、细化和贴合实际。”徐伟平说,刚刚过去的9月份,玉米供需平衡表中的播种面积和收获面积首次出现“分离”,收获面积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0千公顷,“这是及时对玉米主产区生产形势作出判断的结果。”
  农民不再是仅仅“被告知“价格而是从产业链的前端开始“形成价格”
  “多了多了,少了少了”是农产品监测预警经常陷入的怪圈。在培训班上,中国农业大学的武拉平教授在交流生鲜农产品“过山车”现象时说,“即使对当前市场价格作出了正确的反馈,大量的中小散户依旧会跟风种养,打破市场平衡,出现新的阶段性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农业部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就是针对打破这种“怪圈”而建立的。
  “以往的农产品产需形势和价格监测,更多地是一种事后反馈,只能告诉农民‘价格结果’,这种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农民只能处于一种‘被告知’的位置。”殷瑞锋说:“而全产业链的分析预警,要从种子落地前开始一直监测到农产品进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从产业链的最前端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数据调查和分析系统是一项软实力,这项实力的核心是一支强有力的监测预警分析团队。从哪里找到这样一批能够及时整合和分析数据信息的人,成了构建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的关键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玉米 品种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