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政策资本正挤压过剩优势企业宜顺势而为


     

2016年,每个过剩行业都生存得异常艰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大行业被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被产能调控的重点产业,遭遇了限产、强制退出和项目用地叫停等一系列严厉的政策调控。
  7月11日,唐山市政府发文,当月限产时间跨度达20天。8月30日,湖北省公布了9月30日前该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企业名单。9月6日,国土部宣布: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不再受理用地预审……
  很多企业在今年意识到:当前淘汰过剩产能的进程因为政策调控和资本力量的双重合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残酷性。但是对化肥行业来说,优势企业的生存空间不仅没有因此被压缩,反而有继续扩张的可能,关键就看企业如何盘活自有的全部优势资源,借行业调控之机谋划新布局。
  资本对过剩产能说“不”
  化肥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只是还没有被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相对煤炭和钢铁行业,还没有遇到限产、强关、限地等一系列铁腕措施。
  2006年国家首次提出去产能概念,10年里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09年,强调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第二阶段为2009~2012年,强调加大力度淘汰过落后产能;第三阶段为2013~2015年,国家开始铁腕清理严重过剩产能;第四阶段从2015年底至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同时淘汰“僵尸企业”。
  客观分析,淘汰过剩产能的前三阶段中,政策调控力量为主,而很多企业在今年意识到:第四阶段的淘汰过剩产能因为资本力量的大举加入,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残酷性。
  相对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来说,淘汰过剩产能,最敏感的地带无疑是资本市场,行动起来最残酷的也无疑是金融机构。今年初金融机构就形成一个共识:既然2016年中国经济的五大任务之首是去产能,投资上一定要尽量回避产能过剩行业。
  目前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的双叠加,令化肥企业遭遇“寒冬”。企业反映,上半年银行抽贷、压贷甚至断贷现象严重。部分银行不顾企业实际情况,抽贷、压贷,极大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银行对此的解释是:减少风险。一家银行抽贷,往往会引发其他银行跟风,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
  当下,银行与化肥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部分金融机构选择抽贷、压贷;一部分金融机构看在过去的交情上,虽不抽贷但也不续贷;少数金融机构认为,去产能政策对化肥行业是利好而非利空,经过压产调整,化肥供求会呈现新格局,价格有望回升。虽然关系有三种,但客观上是“压得多、保得少”。化肥企业的现金流因此陡然趋紧。
  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也是退避三舍。煤炭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今年7月中旬,九大山西煤炭国企集体进京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由于负债沉重,金融业界对山西煤企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投资机构认为目前没有保证债务不违约的清晰路径,地方政府究竟能动员多少资源来担保也并不明确,债券续发很可能因找不到接盘者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中,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博弈,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博弈交织演进。
  肥企发债信用评级下移

  7月份,中国债券市场信用债券募集资金8187亿元,同比上升1.85%。公司债券上升幅度最大,为64.13%。从行业分类看,化肥企业发债的比例极小。从化肥行业内已发债企业来看,主要为各省市化肥龙头企业,区域地位稳固。今年上半年度,化肥行业发行债券的主体合计8家(其中4家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均为有发债历史的企业。截至6月末,化肥行业仍在存续期内的债券发行主体共计18个。而这18家化肥行业发债主体已经有2家出现信用等级调降情况。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次债券违约事件,也令金融机构对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更多的担忧。5月4日,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用于付“2011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的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构成对本期债券的实质违约。该公司是一家以农业产业化和化肥生产为主业,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民营企业。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表示:违约在预期之内,一方面公司身处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救治能力大幅减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磷肥 尿素 钾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