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减了些玉米,增了些啥?


  从育苗、插秧到田间管理,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和智慧化,这里的水稻基地被评为“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大荒地村拥有先进的精制米智能化生产线,“大荒地牌”绿色优质大米和有机大米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大荒地村还利用稻壳稻草建成2万吨碳棒生产线,燃料灰渣用于生产肥料。米糠转化为饲料用于养猪养鸡,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建成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用于绿色有机稻种植。利用碎稻米建成年产500吨有机米酒生产线。刘延东说,仅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就为大荒地村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调整结构的保障,是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使用。

  “我们这疙瘩就种一季,除了化肥、种子、农机,自己种地每亩也就能挣个七八百块钱。”村民乔明儒说,“家里3个人的地都流转了,每公顷流转费1.55万元,合同5年一签,每年过完元旦就给钱,省心!”

  土地一集中,一整田,光平整田埂每公顷就可增加2%的耕地。刘延东说:“土地集中连片,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前提。”

  目前,大荒地村920户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到企业。瞧瞧,这些地都是东福的稻米基地,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专门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供应全国市场。像这样的基地,我们有2000多公顷。

  调整结构的成果,是农民收入的增加。现在,大荒地村90%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在东福打工,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其中,从事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的村民350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进入米业加工就业的260人,年人均收入2.4万元。同时,东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镇的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带动订单种植户6625个,户均年增收4700元。

  鳞次栉比,大荒地村新建农民新居31栋,配套建设了医院、学校、老年公寓等设施,村民实现就业、就医、入学、养老、购物“五个不出村”。东福销售人员朴燕毕业于南方一所航空学院,她放弃了大城市,愉快地回到大荒地村就业。

  强科技,特色农业显身手

  农业科技,给新型经营主体插上了翅膀

  调整结构,农业科技的支撑至关重要。

  首先是调种特色产品。尽管农时紧,农活忙,但老黄从没有耽误调整种植结构,“东北软枣子”就是他农场的最新打算。

  大黑狗叫个不停,老黄神秘地从家里的地窖里拿出一个塑料瓶,倒出一些果汁。“尝尝,看什么滋味。”原来,这是老黄去年自制的软枣子汁。这种软枣子,实际上就是软枣猕猴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制果酱、蜜饯、罐头、酿酒;花为蜜源,也可提芳香油。

  老黄一个亲戚是延边大学园林系博士,从事软枣子育种研究。从他那里,老黄系统地了解到软枣子的种植和市场情况,去年就试种了一些。“这是多年生植物,5年之后进入盛果期,每亩纯收入超过2万元,比种玉米强太多了。”今年,老黄种了10公顷。现在蛟河市土地流转费用是每大亩500元,考虑到种软枣子经济效益好,老黄准备把土地流转费用提到每大亩1000元,他说,“还是要给乡里乡亲落点好。”

  从一摞材料里找出一个账本,是老黄和他的家庭农场今年土地流转情况明细:总共流转150公顷,其中,中草药40公顷,软枣子10公顷,粘玉米70公顷,干玉米10公顷。明年打算再流转250公顷,这样就可以多种些饲料玉米和甜高粱。“现在,甜高粱行情好,做青贮的价格达到每吨330元。”

  其次是调种有机品种。坐落在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高家洼子村的双瑞农业园,是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的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有18栋现代日光温室,园区种植作物包括太空南瓜、太空葫芦、太空黄钻、杭椒和杭茄等5大类60个品种。这里的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和水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公司总经理温鹏辉介绍,基地去年10月开建,到目前为止,营业额1500万元,利润达到了300万元,充分说明结构调整潜力巨大。

  新的农场化农业孕育着新的销售模式。在双瑞,两份程式化的合同十分新颖。一份是会员配送协议,即加入了公司会员,太空果蔬将定时配备。另一份是农业园地认领合同,即认领后,会员可以来种植和管理,收益归认领人。刘泽金分析,“从本质上来看,这都属于农业的私人定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私人定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水稻 土地 软枣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