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扩大青贮玉米2500万亩。农业部《2016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及展示示范实施方案》保留了普通玉米、鲜食甜糯玉米、青贮玉米、爆裂玉米品种审定项目。不过,笔者的感受是:青贮玉米审定理想很丰满,推广现实很骨感。发展青贮玉米应以市场需要作为硬指标。
其一,从科研体制说起。育种人员必须依《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育种,这就造成审定品种的趋同化。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推广的第一关,而评定职称、升级提薪等与品种审定密切关联。在现实情况下,培育或审定通过的青贮玉米品种,可能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怎样扩大种植面积呢?话又说回来,如果取消了品种审定,很有可能有些农牧企业或种子企业愿意自己投资培育青贮玉米。也就是说,培育符合市场需要而不是适应审定标准的青贮玉米。
其二,统计资料缺乏依据。青贮玉米是依据其特殊用途,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或者青贮堆,经发酵制成饲料的一类玉米的统称,不是指品种,是区别于传统供作粒用玉米的称谓。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没有直接的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数字。国家畜牧业资料中陈述全国青贮玉米有多少万亩,不是依据青贮玉米品种面积统计出来的,而是每年从全国养殖业奶牛和肉牛等的出栏数大致消费的饲料数量反推出来的。当前全国青贮玉米面积约1500万亩。农业部规划2020年再扩大青贮玉米面积2500万亩,五年中奶牛、肉牛等草食家畜养殖数量会扩大1.5倍?笔者认为缺乏实践依据。莫忘记,前两年刚刚遭遇全球性乳业产能过剩危机,国内一些地方持续发生“奶农挥泪倒奶杀牛”事例。
其三,有专家建议,学习美国扩大青贮玉米发展畜牧业经验,笔者认为不可行。美国奶牛和肉牛都是规模化养殖,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经典概念是一头牛配3亩青贮玉米。美国2012年收获青贮玉米4400万亩,约占玉米种植面积8.1%,青贮玉米品种全由企业主导。中国的养牛业依然是农业合作社或个体农户为主体,种植青贮玉米有很大随意性和多样性。
笔者在基层考察遇到的实例如下:
平原农业区。河南平顶山,全市200头以上的奶牛场18个,存栏量6万多头;700头以上的肉牛场108个,存栏量30多万头。奶牛场多采用全株玉米青贮,肉牛场多采用粒饲兼用玉米青贮。推算一下,平顶山每年需要玉米100万~150万亩。用于青贮的都是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通用型品种,有“桥玉8号”“吉祥1号”“先玉335”等,亩种植密度5500株以上,亩产鲜玉米饲料3~5吨。
通辽农牧区。内蒙古通辽是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2016年6月,通辽肉牛存栏320万头。其中存栏万头养殖场7个,存栏百头以上110个,家庭生态牧场100个,肉牛养殖合作社100个。全市种植青贮饲料约50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267万亩,以粮饲兼用型品种“郑单958”为主。政府鼓励养殖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采用“企业+农户”建设青贮玉米饲料基地。规模较小的养殖户直接向农民供种,或秋后上门收贮。
青海牧区。2015年笔者到青海考察,当地农业官员介绍,新世纪青海才开始种植粒用玉米,现今全省面积近30万亩,1万亩以上玉米品种仅有6个。青海养殖奶牛和肉牛很多,种植的玉米主要供作鲜饲料或青贮饲料,管理粗放。基层人员告知,距西宁不远的民和县,2014年种植青贮玉米40多万亩,可产秸秆100多万吨;大通县青贮玉米面积32万亩,可产秸秆90余万吨。这个面积数据也是从全县畜牧业规模和日粮消费比例推算出来的。
笔者认为,把青贮玉米品种作为选育目标,会让玉米育种人员趑趄不前。全国和各省已经审定玉米品种成千上万,哪个适合全株青贮、哪个适合粮饲兼用?因畜而异、因地而异、因养殖规模而异,应由畜牧业人士自己决定,市场欢迎才是青贮玉米最重要的指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08-23/25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