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地下害虫防治要多措并举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温室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地下害虫为害日益猖獗。有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地下害虫的年发生面积超过3亿亩,其中,以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发生尤甚,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化学防治成为控制地下害虫迅速蔓延的重要手段。

从当前国内登记的农药品种来看,甲基异柳磷、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甲拌磷、氯氰菊酯等依然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主力军。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部分主力品种的命运不容乐观。

关于毒死蜱和三唑磷,自2016年12月31日起,毒死蜱和三唑磷将在蔬菜上全面禁用。关于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硫磷、溴甲烷等高毒农药,国家同样明确给出全面退市时间表:一是拟自2017年1月1日起撤销溴甲烷登记;自2019年1月1日起禁止溴甲烷在农业生产上使用。二是2020年禁止使用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硫磷,并拟于2018年撤销上述4种高毒农药的登记。

高毒农药的禁限用给地下害虫防治市场释放出巨大的空间。笔者认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收紧,素以高用量、高污染著称的地下用药领域有望迎来市场良机。农药企业唯有强化终端服务和技术创新,双腿齐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受宠。通过种子处理,将地下害虫扼杀在起步阶段,能够大大减低后期作物管理成本,提升种植效率。目前,包括氯氰菊酯、辛硫·福美双在内的多种农药成分已取得种子处理登记。

第二,缓释、高效、环保剂型市场空间大。目前,除农药企业围绕毒死蜱、吡虫啉、二嗪磷等农药成分加快微胶囊剂型研发登记外,包括肥料企业在内,围绕药肥混剂的研发同样取得较大进展。

第三,土壤调理剂受青睐。控制土壤病虫害,首先应从病虫害发生的根源出发,通过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达到自然调控的目的。

第四,合理轮作,降低土壤病虫基数。受利益驱动,常年轮作基本是基层农户的种植常态。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成为不同地区开展合理轮作研究的一大难点。

当前,农药行业下行已经成为事实,产品同质化条件下的市场恶斗只能两败俱伤,单纯的产品销售正在成为过去,唯有拥抱服务,强化技术创新,打出差异化重拳,才能够最终抓住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地下害虫 种子 轮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