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第二届中国地方
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综述

( 2015年12月26日  03 版)

    □□本报记者施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谋划和战略布局,而且要大胆创新,开展具体的实践探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体系是否科学完备、治理能力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效能的发挥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近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社会发展编辑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作了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总体情况汇报,并分别介绍了广东东莞、四川省都江堰、湖北秭归县三地的改革实践活动。

    “激活内动力”——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东莞突围”。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东莞市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发展转型升级之道,以“激活内动力”为核心,即以经济转型、服务完善、治理升级为三大动力,通过“统筹、分治、合作”三步走,实现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在盘活资产中提升经济水平,在治理改善中促进社会转型,多管齐下、全面突围。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以激活“内动力”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是拓展多元化渠道,探索统筹化开发,促进规范化经营;第二,以健全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包括通过政府统筹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通过简政强镇推动行政服务高效化,通过放权市场主体推动社会服务常态化;第三,以创新治理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主要包括健全组织载体(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建立机制保障(参与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搭建平台基础(协商平台、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平台)。

    “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打造基层善治的“都江堰样本”。都江堰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基层面临着“上面管不着、下面难自治、服务难到位”的困境。为此,都江堰以“美丽我院、美丽我家”环境整治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以院落为单元,党引民治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是:坚持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探索以融入式党建为治理牵引,以院落(小区)基本单元为治理依托,以培育多元社会组织为治理支撑,以院落环境整治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为治理载体的“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弥补了城乡治理缺失的最基础环节,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

    “二长八员,村落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秭归探索”。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的秭归,是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大县,在基层治理中面临着诸如“村服务半径过大,公共服务难落地”“行政村事务繁重,干部较少难承担”“行政村利益多元,集体行动难实现”等困境。该县改变治理思路,创新治理方式,通过划小村落范围,推选“二长八员”,借此激发群众自治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做法是:以村落为单元,以村落理事会为平台,以“二长八员”为桩脚,探索出了一种“双线运行,三级架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了“自治主体有激活,自治能力有提升,自治体系有完善”的良好局面。秭归的改革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等文件精神的创新实践。

    会议认为,这三地的实践探索,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做出的积极回应,并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遥相呼应,为我国全局性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为治理决策提供了经验范本,对十三五时期的目标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载体 可持续发展 总体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