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加工创新 可调整肉类供需失衡


  长期以来,“肉贱伤农、肉贵伤民”一直困扰着养殖业,在下跌与上涨之间,各方利益互不相让,结果往往是没有绝对的赢家。而在“大起大落”的迷宫当中,多数从业者难以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走出“猪周期”等轮回怪圈,业内人士纷纷把希望寄托在肉制品加工行业。业界认为,只有提高肉类加工水平,优化产品的市场供应结构,同时兼顾养殖、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利益,才能规避这种杂乱无章的突涨突跌,实现一举多赢。

  然而,当千军万马冲入肉类加工的大军中,加工行业却迎来了火腿肠消费萎缩、肉类罐头黯然离场等残酷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时代消费理念的转变,更快捷、更智能、更个性、更健康、更安全才能赢得市场。于是,近年来市场上开始涌现出猪肉干、椰果烤香肠、核桃火腿肠、烧烤包等新式肉制品,其外包装还被创意性地印上“私人定制”“热恋”“小清新”等字样,引得老顾客纷纷前往“尝鲜”,同时也“拉拢”了一批新兴消费群体。

  近日,在云南省石林县,就出现了一家用猪肉做饺子皮的食品企业。报道称,该公司采用原生态的猪肉做饺子皮,从将精瘦肉打成浆,到加红薯粉手工擀成饺皮,再到用猪后腿肉制成馅,每一道工序坚持纯手工完成,并创造性地将温州口味与滇味相结合,深受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地消费者的亲睐,产品供不应求。据了解,该创意在整个云南省属首创。无疑,用猪肉做饺子皮是肉制品加工业中的一次积极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可以激发更多的从业者创新积极性。

  但是,创新不等同搞发明,不能将范畴仅限于前人未开发的肉类制品,而是要放开思路,确保不盲目、不跟风、不刻意,因地制宜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升级改造力度,以及对其面市形式的个性化、多样化处理等。也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符合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尊重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市场消费习惯,对畜禽产品原料、外形、风味、包装等进行创意处理,而该类制品在市场上又有充分的消费需求,能节本降耗,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产品就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肉类制品的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的相加相乘,而是要经过市场的反复考验和供需的反复调整。待到一种肉能被加工成百千种食品,并广受市场好评时,自然,十种畜禽就能有千万条销路,“肉贱伤农、肉贵伤民”和“猪周期”的怪象都将因此大幅缓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类 猪肉 处理 核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