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财政支农何以效益不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上级政府投资农村公共项目数量与村委会到硬化公路的距离和本村在县乡政府工作的人数两个变量正相关,证明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而且人际关系会显着影响公共物品的供给。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以社会公共需求为名,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配置资源,将财政资金用于生产性和盈利性领域,大搞招商引资和政府公司化,出现了与民争利的问题,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偏离了公共财政的职能和目的。

  信息、权力与责任不对称导致政府决策失误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出台“一刀切”的政策,导致中央政策的无效率,甚至出现破坏性结果。中央政府要想顺利实现国家支农惠农目标,必须依赖各级地方政府,而且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来补充和平衡。在制定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策时,面对众多的基层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处于信息劣势,很难低成本地观察到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和努力程度,这意味着中央很难做到事先与地方政府签订有效的激励契约,并在事后实施有效监督。而且,中央政府并非农村公共物品的直接受益人,而事先识别和事后监督地方政府的代理人活动需要支付很高的监管成本。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官员的个人收益和监督成本不对等,使其缺乏积极行为动机,检查监督流于形式,甚至出现监督者与代理人合谋侵占国家惠农资源的情况。因此,政府制定政策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的政策刚性过强,不够灵活,与各地实际情况无法很好切合时又不能据实调整,在政策实行中又忽视执行的扭曲因素和有效监督,结果造成政策效果与意图脱节甚至相悖,使一项好政策产生坏结果,进而变成一项错误决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机具购置补贴 数据 农业生产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