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 2015年11月26日 02 版)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现代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大意义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汲取传统农业精华,传承农耕文明,迫切需要继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我国五千年传统农业始终秉承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的地力观、御欲尚俭的节约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稻田系统、桑基鱼塘、轮作互补、庭院经济等传统的生态循环模式,更是我国历经千载而“地力常壮”的主要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资、高能耗的“石油农业”快速发展,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在汲取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
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依然滞后,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融合不够。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绿水青山良性循环。
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今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农作物是绿色生命,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固碳过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不仅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相关政策、制度、技术的创新,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利于促进种养加销游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二、认真总结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就
近年来,我们适应新形势,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初步建立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国家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实行良种、农机具、农资、节水灌溉等补贴。全国21个省份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章,11个省份出台了耕地质量保护规章,13个省份出台了农村可再生能源规章,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制度不断完善。
进一步强化了规划引导。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全面部署。浙江省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安徽省制定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方案》,江苏省制定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方案》,部省联动、多部门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26/7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