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镇文化”闯新路


“小镇文化”闯新路

——看贫困县馆陶如何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 2015年11月26日  02 版)

    本报记者冯雷

    缺少资源,缺乏资金,没山,缺水,少绿,还没有什么祖宗留下的古迹,在这样平淡无奇的平原地区,一个省级贫困县,如何搞美丽乡村建设?河北省馆陶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怀着要过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和梦想,不等不靠,用激情和汗水在他们那片平凡土地上尽情挥洒美丽乡村的画卷。仅仅两年时间,奇迹出现了:一个个注入“小镇文化”的新农村向世人展示了勃勃生机,“十一”长假期间,仅5个刚刚对外开放的特色“小镇”,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5万游客!而这两年时间里,县财政为美丽乡村建设支出仅仅1700万元,却撬动了6倍的社会资本投入。他们为平原缺乏资源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趟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子。

    实事求是遵从民意

    没有美丽乡村,何谈美丽中国?穷县不能拖后腿,缺钱不能缺思路。两年前,谢继炯接任馆陶县委书记,把更深层次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他扑下身子一下扎到村里搞调研。开始也有过迷茫,但他感受到百姓对过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思路在与农民们的交谈中逐渐清晰:摒弃大拆大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

    馆陶县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走“小镇大县城”的路子,即建设以县城为中心,若干“小镇”为支点,辐射带动、融合互补、组团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人员聚集、产业聚集、环境优美、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的一个个文化小镇成为了馆陶的一张张名片。高速公路上“我在小镇等你”的巨幅广告牌,让人感到温暖。

    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同、功能共享”,科学合理规划“小镇”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一镇多村”式“小镇群”,若干“小镇群”摆布开来,最终实现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小镇大县城”战略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最佳选择,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城镇化道路。

    “实事求是,遵从民意,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制胜的法宝。”谈到创造出来的“奇迹”,谢继炯这样说。馆陶县还提炼总结出“六位一体”工作法,即教育村民、方便村民、富裕村民、壮大集体、美化环境和加强党建。

    乡村风情城市品质

    请设计院搞一个规划设计要花一二百万元,花不起。再说专家们高大上的设计能否符合农民的生活?穷日子有穷过法,发动农民自己设计自己的生活!

    保留传承农村记忆符号,充分利用旧房子、闲置宅基地、闲置坑塘,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馆陶把它叫做“小镇文化”。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杂粮小镇、羊洋花卉小镇……残垣断壁成了文化记忆,废弃坑塘成为建设下沉式体育休闲场所的宝地,老磨盘、碾子成为一个个景观,甚至围坐在墙根下谈笑的老人们、懒卧在太阳下的大黄狗、小竹林里散步的大公鸡都成为一道道风景……这些花钱都买不到的稀缺才更有价值。尊重原貌,少拆旧;尊重历史,少发挥;尊重个性,少共性。人在村中游,处处是乡愁。

    “这原来就是一个大坑,到处都是杂物,我们在打造的过程中,把大坑变废为宝,安上了体育器材和儿童玩具。现在,每天来这里玩的人很多,这就是一个儿童乐园。”在村里的下沉式广场,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向记者介绍。  

    

    谢继炯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通俗地讲就是“烧饼两边吃”。比如我们解决脏乱差,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功能的配套,解决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村民素质等问题,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

    产业是本文化是魂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刷刷墙、盖盖房。还要让农民富起来。必须要靠产业带动。馆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确立发展思路,重点在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产业美等方面入手。他们创新实施的“美丽乡村+”产业模式,“美丽乡村+旅游”,还有“美丽乡村+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瓜 平原 复制 美化环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