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党员群众留得住创业就业两不误


    在“产业富民”示范村创建中,陇南市借助政府帮扶和市场运作的效应,不仅培育壮大了示范村的富民增收优势产业,还促使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基层党建基础不断夯实。

    在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藏村,当地在强化村级班子引领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培育。哈达铺镇党委书记张靖邦说,在“产业富民”示范村创建中,召藏村在种植羌活100亩的基础上,扩大与中天药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创建形成了“支部+协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使种植总面积达到了400亩。同时,村里还依托专业合作社,实现与市场对接,带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了100亩集中连片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陇南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说,在示范村创建中,陇南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村党支部+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经营权流转或农企(社)合作等形式,实现了基层组织与产业发展的互融共促。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陇南初步打造形成了“支部+协会+企业”的服务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服务农村发展、服务扶贫开发、服务农民群众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标兵。

    “产业富民”示范村的创建,不仅留住了村里的干部、留住了农民党员、留住了本土人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农村“空心化”带来的一些难题

    通过“产业富民”示范村的创建,陇南市的50个示范村一村一品或一村数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建立,产业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示范村群众的收入显著增加。据初步统计测算,50个示范村群众的人均收入年内可达到1万元,最低的年收入可达8000元,最高的可达3万元。

    “产业富民”示范村的创建,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群众回流,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从事农村电商、旅游服务、苗木繁育、生态养殖、中药材收购加工等产业。康县凤凰谷村村民史德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史德义原本一直在深圳打工,受“产业富民”工程的吸引,他果断回乡创业,如今,他已成为康县凤凰谷村旅游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带动20多名农村妇女返村从事餐饮服务业,有效解决了妇女外出务工带来的家庭问题,也探索出了“空心化”农村改革和扶贫融合推进的成功经验。

    记者在陇南调研采访时了解到,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已建成旅游服务企业、工矿企业、农业龙头企业29个,建成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育苗繁育、林果种植、烤烟种植、中药种植、茶叶种植、生态养殖基地60多个,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吸纳当地劳动力近2万余人。

    “陇南市开展的‘产业富民’示范村创建活动,从势头看是好的,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优势,着眼于为全省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组织保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服务发展的管用路子。”吴德刚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农民群众 外出务工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