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党员群众留得住创业就业两不误


党员群众留得住创业就业两不误

——陇南市“产业富民”示范村建设激活农村发展动力纪实

( 2015年10月10日  01 版)

    本报记者焦宏吴晓燕鲁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不少农村出现了劳动力、产业和文化发展的“空心化”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甘肃启动了“先锋引领行动”。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说:“省委提出实施先锋引领行动,对农村来说,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把优秀党员和带头致富人留下来,把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带领群众立足当地条件发展产业,实现就地创业致富,避免外出打工给群众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市,共有214万农村人口,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了一半。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心化”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陇南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先期进行了试点。去年10月,经过反复研究,市委组织部选择了50个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村进行试点,开展了“产业富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去年以来,许多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回到家乡,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人有1200多名。目前,50个“产业富民”示范村,已有30个村的群众基本实现了在本村就业。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景瑜说,陇南通过创建“产业富民”示范村,提升基层党组织先锋引领能力,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产业,使示范村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更重要的是,陇南用产业发展吸引农民党员和群众留在农村创业,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空心化”农村基层党建的新路径,还找准了实施精准扶贫的牵引点、立足点和支撑点,激活了“空心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

    破解“人难留”“发展难搞”“基层组织作用难发挥”等一系列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服务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过去,一家人靠在山上开荒种小麦和玉米维持生计,孩子们不得不到新疆、广东去打工。”多年来,在康县阳坝镇干江坝村村民马贵堂的眼中,“赚钱”与“家人团聚”是始终难以两全的事情。

    “家门口难就业致富,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务工外出、‘人难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留守人员增收致富难的重要原因。”记者在陇南山区采访时了解到,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大量耕地闲置撂荒,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后继无人……

    更重要的是,农民进城后,他们在城市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短期内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在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给农村党建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部分年轻优秀农村党员、村支书、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外出,造成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人员变少,基层组织的先锋作用无法发挥,一些农村甚至连组织生活都不能正常开展。

    为了破解农村“人难留”“发展难搞”“基层组织作用难发挥”等一系列难题,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甘肃省委组织部从全省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服务农村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去年以来,吴德刚多次到陇南农村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与山区农村的干部和农民群众面对面,商量对策。   

    “省委研究提出的先锋引领行动,核心就是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先锋带动者。”思路确定后,陇南市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先期进行了试点,目的是找到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014年10月,经过反复研究,市委组织部选择了50个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村进行试点,开展了“产业富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找准牵引点,选优配强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能力,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实施精准扶贫寻找新抓手、搭建新舞台

    “去年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现在几乎没有了,主要是因为村里的茶产业比以前壮大了,村里人全都在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活儿。”文县碧口镇水蒿坪村村支书高清明说,“这一切,要归功于水蒿坪成为‘产业富民’示范村后,市县组织部配强了村级班子,茶产业技术和智力支撑得到了明显强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农民群众 外出务工 强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