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盘锦绣”强美富——辽宁省盘锦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盘锦绣”强美富

——辽宁省盘锦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2015年09月21日  02 版)

    纪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明确了明晰的路径。

    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实施品牌战略,走出一条具有盘锦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为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树了个样板。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金秋九月,正值辽宁盘锦稻香蟹肥、滩红苇绿之时,到处呈现出湿地之美、丰收之美、乡村之美。

    盘锦农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已经成为全市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说:“农业是盘锦农业转型发展的稳定器,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将打磨好这把利剑,在水田、苇田上做文章,在绿色高效上下功夫,在改革上要潜力,在流通体系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切实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持续推进盘锦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

    在全国“2015消费者最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盘锦大米、河蟹、河豚鱼均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农产品品牌称号。盘锦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所获取成果如盛满地域珍品的“一盘锦绣”,在环渤海圈中光彩夺目。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前提是要保证粮食生产。盘锦是北方粳稻主产区,土地资源有限,他们探索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利用、高产高效的新模式

    富农——“一地四收”增加农民收入

    秋风吹,稻浪翻。在盘山县太平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里,万亩稻田一望无际。走在田梗上,记者发现田梗下暗藏玄机,原来下面是一条暗渠灌水道。

    “去年秋天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暗灌明排的管道,灌水效率明显提高,原来灌一次水需要一天一夜以上,现在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还能节水。”种了5000亩水稻的农场主郗向军向记者介绍说。

    在稻田的四周有防护网,一看就是稻田养蟹,但今年不同的是又增加了泥鳅鱼,实现在稻田里鱼蟹混养,大大增加了种田效益。郗向军向记者算了一亩稻田的效益账:“水稻亩产能达1500斤,亩效益在1200元左右,养蟹50斤纯利润又有800元,养泥鳅能得500元左右,再加上埝埂豆能有30多斤又得100元,综合算起来,一亩稻田收入在2500元以上。”

    在过去稻田养蟹的基础上,盘锦在全市推广稻、蟹、泥鳅鱼、埝埂豆“一水三养”、“一地四用”、“一季四收”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今年新发展6.3万亩。泥鳅鱼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5年全市完成泥鳅鱼养殖面积7.1万亩,泥鳅是盘锦市在打造大米与河蟹后的第三个农业品牌,盘锦市已经建设成为“中国泥鳅鱼产业第一市”。

    今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意见,盘锦加快建设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在盘山、大洼两县各规划建设了一条现代农业示范带,总面积超过8万亩。

    现代农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率,盘锦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93%,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凯地与长财两个农机合作社省级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温室1万平方米。

    盘锦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723元,由全省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增速10.8%,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595元,增速9%,总量全省第一。

    盘锦市市长高科说,按照中央和省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发展 土地 水稻 大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