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去到日本学习乔化种植技术;现如今引进来欧美先进的矮化密植,陕西苹果园艺水平不断提升。
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优先发展苹果产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陕西省果业局,助推果业发展。
2001年,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陕西果业总结出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内容的苹果“四项关键技术”。从此在渭北掀起了一场“园艺革命”,易记易操作的“四项关键技术”,彻底改变了陕西苹果园艺落后的局面。
2003年,陕西省提出了加快陕西苹果业产业升级,从传统粗放果业向集约化园艺式果业推进的思路,以果业为龙头加速陕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并提出“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新目标,激励着陕西苹果面积在调整中不断扩大,园艺管理出现了质的飞跃。
接着连续几年,省党代会、省人代会和省政府分别提出“以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果业确定为陕西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从此,陕西果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很快实现了苹果面积、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苹果浓缩果汁加工能力、苹果内在质量等位列全国前列,陕西苹果的发展势头愈来愈受到世人瞩目。
这几年,陕西省根据近30年来气象观测资料和陕西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果区“西进北扩”的战略布局调整,进一步将果品生产向优生区集聚。果区北缘由延安市南部塬区,北扩9县,延伸到白于山区腹地的榆林市子洲、米脂一带,在白于山区建成了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山地苹果集中产区;向西,在宝鸡市渭北旱塬,建成了规模居全国前列的矮化苹果生产区。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试验站的建立,陕果的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日新月异,为“陕果,果然好吃”打下坚实的基础。
凤翔苹果,名头上没有洛川、白水的响亮,但这些年,矮化品种占到了97%以上,特别是苹果达人曹儒带领他的梁宝果业合作社的150多个社员,一手抓产量,一手抓质量。1300亩果园,亩产均达到5000斤,亩收入1.5万元左右。而他自己,更是不得了,150亩果园,亩产达到6000斤以上,40%都是论个卖(一个卖到8元左右),亩收入2.7万元。
特别是近几年,陕西省提出了“果畜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进一步增加了果园有机质,提升了陕西苹果品质。
果农的观念也在悄然变化,深切体会到了优果优价的道理,从单纯注重产量到量质并重。在陕北高原,常有这样的场景出现:果农将羊粪、鸡粪等有机肥一车车拉到山脚下,再一筐筐背上山,给一棵棵果树施上。延安市宝塔区新台村张德仁一家有30多亩山地果园,年收入30多万元。他说,往山上一筐筐背肥很辛苦,但园子里长出来的果子就是好吃好卖。去年,刚进8月,四川的经销商就找上门来,果子全包了,光订金就付了3万元。
2014年,陕西省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果业地方性法规《陕西省果业条例》。《条例》的出台对陕西果业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以苹果为主的陕西现代果业由大转强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纵观近15年陕西果业的发展历程,从“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到西进北扩战略的实施到走果畜结合的路子到矮化苹果的试验示范到《陕西省果业条例》的颁布,“陕果,果然好吃!”的核心在于陕西省委、省政府矢志不移地对果品品质的追求!
走出去的全球品牌化战略—
让消费者吃到正宗陕西好水果
“好酒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陕果”才是“陕果,果然好吃”的根本。
销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让陕西苹果发展得再快也不愁卖。陕西省果业按照“大开放、大流通、大循环”的市场观念,培育和引导高起点、外向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积极帮扶有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创办经济实体,在国家品牌战略的驱动下,提倡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园区申报原产地域保护,根据当地特色建立品牌。洛川苹果、白水苹果深入人心,成为陕西苹果对外的标志和名片。逐步形成了市场供给方自下而上联通的组织形式,提高生产、加工、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保障了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1/7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