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农业绿起来:绿色生态种植的现实意义


  作为研究者、学者,尤其是官方高级研究机构的学者,本不应该出现如此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但错误真实存在,笔者只能推测,部长先生要不就是学术无能无德(高高在上,既没有认真研究历史资料,又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的经历),要不就是学术堕落。若这篇“奇文”被当过知青、种过地的中央领导看见,少不了严厉斥责,一顿臭骂。因为这也太离谱。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的基础就是天然农业、传统农业,其特点正是“使用人力和畜力、靠人畜粪肥和绿肥维持地力”,若真是“粮食亩产100公斤”,那怎么能够发展成为数亿人口的大国;1950—1980年,我国很少使用化肥、农药,若真是“粮食亩产100公斤”,那还不饿死大多数国人?

  其次,国家统计局的历史数据完全不支持“粮食亩产100公斤”的结论。

  1952年全国平均粮食亩产的确仅有88.1公斤/亩,但那是“全国平均”,即用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播种面积计算的平均值,而全国播种面积包括大量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在一般农业区,若用“夏粮+秋粮”、“早稻+秋粮”计算全国年均粮食产量,则分别为148.1、235.9公斤/亩。而真正粮食主产区的年均粮食产量则远高于这个平均水平。(一般地说,夏粮主要包括小麦、早稻,秋粮主要包括玉米、大豆、一季稻、中稻和晚稻,但不同地区的组合不同。)

  到1970年,全国范围内仍然基本满足“人力和畜力、耕地不休耕和轮作、靠人畜粪肥和绿肥维持地力”的条件,与1952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许多地方兴修水利地改田,该年全国平均粮食亩产为134.1公斤/亩,而由“夏粮+秋粮”、“早稻+秋粮”计算的全国平均粮食产量分别为218.2、384.5公斤/亩。

  第三,在那些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一般粮食主产区。比如,1983年全国农村全面实行“承包制”的当年,笔者的顶头上司(水电厂书记)回家收稻谷,应我的要求,他专门划了1亩田测算产量,结果是当场过秤超过1500公斤(湿谷),折算成黄谷(干谷)1200公斤/亩。1970年代,当地小麦亩产在400~500公斤/亩,而年均粮食亩产一般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1500公斤/亩(当地小春种小麦,大春种水稻)。1980年前后,当地已经开始使用“土化肥”工业氨水增加氮营养,但农药用量极少。笔者在当地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并经常深入农村。当地人均土地仅有几分地,要在这么少的土地上养活一大家人,农民只能将精耕细作做到极至,再加上气候条件优越,所以单产在全国“拔尖”。据说,陈永贵当副总理时,不相信当地小麦产量过千斤,曾派人私访,并最终确认。

  第四,因为3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20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耕地已经普遍被“毒化”。尽管如此,若果断摒弃蒋高明所说的“六大害”(即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农膜和转基因),耕地也会逐渐“脱毒”并恢复活力,回归绿色、生态。

  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研究员,在完成了一系列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理论论证以后,去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村租下了40亩全村最差的耕地,取名“弘毅生态农场”,开始了他的生态农业试验。他带领一批研究生,经过5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摒弃“六大害”以后的耕地,通过一系列生态技术措施越种越肥;弘毅生态农场单季产量小麦480.5公斤/亩,玉米547.9公斤/亩,年单位粮食产量达到1吨/亩,这与当地使用化肥农药耕种的单产水平相当。

  2014年初,笔者与回国考察的熊航博士结伴考察四川农村,发现简阳的双河村已经实现了全面生态种植,包括水稻全部生态种植和全村全部农作物品种生态种植。该村从2010年开始,在镇农技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借助省农科院的水稻生态种植技术,从生态水稻种植入手,创造性地革新了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并在全村阶梯式全面推进生态种植。仅仅3年时间,该村的绿色生态种植就覆盖了全村全部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薯、大豆、小杂粮、多种蔬菜和水果等等)和半数以上耕地。目前,该村实行生态种植的耕地全部停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其它耕地的农药使用量减少70%以上;绝大多数村民的家禽家畜也完全拒绝激素饲料,其饲养周期都在1年左右,因此,该村农产品已经成为附近地区城镇居民购买绿色生态食品的首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粮食 耕地 除草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