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研中心农经部”部长在顶级官媒发表署名文章,阐述“让农业绿起来”的高见,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如下:
“近年来关于绿色农业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些甚至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例如,只要提到化肥、农药、饲料和添加剂,不少人就会心生反感;只要提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少人就会想到发展有机农业、纯天然农业。在一些舆论宣传、广告推介中,往往把质量安全等同于不用化肥、农药,不喂饲料、添加剂。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提出让农业绿起来、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新目标,一定要防止走极端,防止一味抵制和排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让农业绿起来,绝不是要退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农业。那时的农业当然是绿色、有机的,但靠那种农业怎么可能养活得了今天这么多人口?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业,不喂饲料和添加剂的养殖业可以少量存在,但难以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对我国几千年农业发展史的研究表明,在使用人力和畜力、耕地不休耕和轮作、靠人畜粪肥维持地力的条件下,要实现氮这一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粮食亩产只能达到100公斤。这与现代农业能够达到的亩产400公斤相去甚远。”
上面这段文字包含着几个耐人寻味的观点及其错误,容笔者一一道来。
1、基本国情判断尚客观
部长先生说,“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业,不喂饲料和添加剂的养殖业”养不活中国近14亿人口。这个判断是客观的。笔者在《人口困局》第3章详述了人口恶性膨胀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食品品质恶化的严重后果:
“问题很清楚,为了解决13.4亿人口‘吃饱’的问题,我们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去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农药‘虫口夺食’,大量使用动植物激素缩短动植物生长周期,以增加产出批次,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尽可能提高畜禽鱼虾的养殖密度,同时,也大量使用农膜掠夺土地肥力,提高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动用其它一切科技手段尽可能地增加食物供给,尽管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安全性不明,比如转基因食品技术”;“这一切都无法顾及食品污染和环境污染,并且也只能眼睁睁地任由这些污染恶性循环,累积恶化”。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把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抗生素和农膜这五个‘食物减产效应’叠加在一起,即在全国推广‘可持续的绿色生态食品种植养殖模式’,停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抗生素和农膜,那么,我国生产的食物恐怕连半数国人也养活不了”。
笔者之所以首先肯定部长先生的上述判断,是因为,这个判断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如果无视这个基本国情,就会严重误判中国的未来。
2、误判公众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苏醒的历史性意义
30多年来,因为人口总量巨大,我们只能用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和转基因食品“喂饱”国人,并因此而“喂大”了一代青年及其他们的子女,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渐变,让老中青几代国人都失去了警觉。然而,近些年,随着一系列恶性食品事故的曝光,随着国人被一系列莫名其妙的疾病缠身,随着一个个年轻生命因猝不及防的癌症嘎然而止,人们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终于开始苏醒。这最初被环保先驱者追求的“一缕阳光”很快就唤醒了公众。人们开始追求绿色、生态、环保,开始视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为毒物,并且正如部长先生所说的那样,人们开始推崇“有机农业、纯天然农业”,并“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很遗憾,部长先生将这一重大进步定义为“关于绿色农业的认识误区”。
3、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部长先生之所以把绿色农业看成“认识误区”,缘于他的一个非常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他蓄意伪造数据说,“对我国几千年农业发展史的研究表明,在使用人力和畜力、耕地不休耕和轮作、靠人畜粪肥维持地力的条件下,要实现氮这一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粮食亩产只能达到100公斤。这与现代农业能够达到的亩产400公斤相去甚远”。
天然农业、传统农业的“粮食亩产只能达到100公斤”?笔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与1958年主流媒体把粮食亩产“吹”成几万、十几万斤刚好相反,但性质却同样恶劣,这就是,凭借话语权高度,用明显违背常识的数据误导公众、误导知识界、学术界,误导管理层和决策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1/7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