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江阴: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产业化发展助推生态农业。以“华西村”“徐霞客”“璜土葡萄”“长江三鲜”等已有一定美誉度的品牌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引导生产要素向这类品牌聚集,实现品牌统一,形成品牌规模优势。对稻米、果品、蔬菜、水产品、畜禽和食用菌等进行深加工,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网络,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高附加值。

    在江阴,农业旅游产业化渐成气候。依靠现有华西都市农业旅游、徐霞客文化旅游、万亩果品休闲体验旅游、特种水产观光旅游等基础,借助境内“三纵三横”生态大道,嫁接发达工业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基地,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适应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闲暇消费需求。

    农产品生产上去了,销售的方式手段也日新月异。江阴注重大力发展以地产农产品销售中心“苏合联社”“鹏程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持续开展“周末赶大集”等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活动,加快形成以农业园区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直销点、连锁超市、订单销售、网上销售为重点的新型直销模式。每年新建江阴地产农产品销售门店2家以上。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两级农产品产销会,让江阴农产品走向全省全国。

    大力治污,让绿意更纯正更清新

    推进绿色发展,农业污染防控越来越迫切。为此,江阴大力推进面源污染整治。畜禽污染防治着力“两个循环”的建设。对单一的规模养殖场,实现了以沼气处理为纽带、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单元式小循环模式。对区域内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主要依靠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农田——畜禽——粪便——有机肥——农田的闭环路径循环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44个沼气设施,总容量约为11350立方米,配套农田1万余亩,理论年产沼气约193.4万立方米、年发电量425万度。同时,建成2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年生产优质商品有机肥10余万吨。

    农业减排也是重要一环。几年来,江阴在普通减排模式的基础上,大力进行规模养殖场综合治理。2012年以来,污染减排达标的规模养殖场共有24家,COD消减量为2504吨,氨氮消减量为80吨。预计至今年年底,可完成5家养殖场的污染减排工作。

    大力推进肥药双减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等技术和措施,积极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料,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适度恢复绿肥种植,以有机肥适当替代化肥,并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5年来,每年在华西示范方、联业家庭农场和万顷良田地块,推广种植紫云英、蚕豆等经济绿肥1万亩,逐年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今年上半年,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5%,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95%、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97%。

    与此同时,江阴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行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机械还田率达70%;推广秸秆异地覆盖栽培技术,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在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秸秆作种植基料;示范推广顾山东歧秸秆固化能源化技术,并积极探索秸秆生物发电技术;引导鼓励秸秆机械打包、收储。今年上半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积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今年上半年申报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万亩、“三品”20个,“三品”产量增加2万吨。

    此外,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完成成片造林2875亩,25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进展顺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3.9%。对河道绿化养护进行跟踪管理,推进实施锡澄运河、冬青河、青祝河等河道绿化工程,管好用好河道林业资源,并创建了月城双泾省级湿地公园1个,黄山湖湿地小区1个。

    时光静好,绿色发展增进人的和谐

    绿色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在江阴,我们时刻能感受到人的安宁幸福。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强调:“江阴的绿色发展是促进所有市民的全面发展,我们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在近期努力让江阴中产阶层达人口的60%以上,实现社会稳定的纺锤形结构!”

    走在江阴新桥镇大街上,仿佛置身欧洲,这里有简洁明快的简欧式建筑、新颖别致的指路标牌以及独具匠心的商铺设计。以阳光商城、海澜商务楼和绿苑居商业步行街三大板块为主体的新桥镇陶新路商业景观一条街,洋溢着浓郁的欧式风情。放眼望去,绿园社区睦邻中心,凸显了现代景观建筑风格;海澜生态农庄融入马场、普鲁士音乐、鲜酿啤酒、以毛纺服装文化为主题的东方欧洲花园等元素,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和欧洲小镇风情的完美结合。一个“欧洲小镇”正展露新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绿化 化肥 生态农业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