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花椒到种花椒,从销售难到不愁销
广安花椒:产业造血致富 6000农户
( 2015年08月15日 06 版)本报记者蒋培玲孙菁
花椒,是老百姓常用的调味品,尤其是川渝一带百姓更是餐餐离不开它。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广安市发现,在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小小花椒带动当地60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年增收4000元以上,成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绿色大产业。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务农
清清的代龙河水静静流过,漫山葱翠间,正在采花椒的前锋区恒升镇代龙村六组村民王兴莲对记者说:“年前在市里买了房子,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竟然成真了。”今年50岁的王兴莲,几年前还在县城餐馆务工,除去生活开销盈余不多,最苦恼的是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没想到回老家花椒基地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每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中老小。恒升花椒基地的技术骨干黄明元说:“能有这份不错的工作,我们都从心里感谢黄老板。”
黄老板就是基地的负责人黄志标。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之一,2008年之前,他一直从事纺织印染和加工制造业,企业每年盈利有上千万,生活富足了,但是他觉得不满足。
革命老区广安地处四川东北部,多丘陵,土壤贫瘠,很多土层厚度只有几厘米,当地人俗称“石鼓子”。为了生活,许多农民把一些土层瘠薄的山坡地开垦出来种玉米等作物,但是来一场雨,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山石裸露出来。
“花椒抗旱耐瘠,只要有点土就能扎根生长,可以在山坡浅土地上种植,不占一分良田。”黄志标说,“如果栽上花椒树,不仅有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持水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具。”2008年,黄志标放弃自己在广州的事业来到广安,收购了面积1000余亩的恒升花椒基地,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花椒之路。从砍花椒到种花椒
广安花椒过去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销售困难,许多农民种它还亏钱,纷纷砍花椒树改种其它作物。黄志标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良品种,更新技术。
然而很多老百姓并不相信他,黄志标决定先做出成绩摆给老百姓看。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黄志标在广安区观塘镇插柏村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用良种,更新技术,改造村里原有的100亩花椒树。和原来相比,通过公司规范技术种植出来的花椒至少增产三分之一。插柏村书记黄仕刚告诉记者,“再也没有人砍花椒树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主动种上了广安青花椒,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黄仕刚说。
“这是我们自己培育的优质良种——广安青花椒,具有颗粒大、产量高,果肉厚、含油率高,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清香味麻纯正、经济价值高等优点。”黄志标在前锋区花椒展示基地指着一株花椒树对记者说。
看到好的效果,整个观塘镇有35个村子都开始种植广安青花椒。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已经在广安市观塘镇、观阁镇、光辉乡、恒升镇、肖溪镇,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规模达1.2万亩的优质花椒种植示范基地。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825万元,净利润843万元,带动当地农户6000余户,年产鲜花椒6000余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吸纳农民工600余人。
从销售难到不愁销
农民种地一怕天灾、二怕卖难,推广种植这么大面积,花椒如何销售?黄志标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农业产业化最好的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企业来承担压力,老百姓按意愿来种。”
黄志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以市场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的花椒,合作社或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此外,为了使公司与当地农民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公司按当年花椒利润的30%以奖代补方式返给村社集体组织和出租土地农民,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只有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大家才能跟着你干。”黄志标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5/6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