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农机,作业时就能省下一笔钱,除机器折旧从合作社公积金计提外,只需承担油钱和机手工钱。据了解,农户个人雇农机翻耕1亩地要30块钱,通过合作社成本只要13块多,节约一半以上。同时,合作社统一批量购买农药化肥也能节省不少钱。
此外,合作社更容易推广采用先进农技,大农机的使用更为“大垄双行”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每亩产量比一般农户能高出200多斤,增产10%以上;普通农户种玉米每亩株数在3.7万多,而合作社能达到4.5万左右。秋后卖粮时,由于粮食集中,量大、品质好,每斤还能多卖3-5分钱。这样每亩地算下来能增加效益300多元。
“联合起来,土地的规模化收益就会显现出来。”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连瑞说,“种粮的比较效益低,特别适合组建合作社,通过扩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比较而言,工商资本进入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领域更有优势。”
合作社是统筹农业效益与农民效益的最佳载体
——工商资本天然强势,在一二三产业分离的时候拿走了大部分效益,“小农民”面对“大市场”则话语权微弱。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同时吸引工商企业参加合作社,再加上政府引导和扶持,农民就可以“抱团取暖”、“筋强体壮”闯市场,实现效益增值
在王家屯合作社中,有一个特别的成员,她就是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对普通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全部以资金入股。到去年底,合作社的投资总额为7103万元,其中现金部分1798万元,全部由金福泰投入。
说起公司与合作社的关系,乔文志认为:“公司是合作社的一个也仅是一个成员,和屯里每户老乡没啥区别。”公司进入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标准统一、质量上乘的原材料。“单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是依存于合作社存在的。”为什么企业进入合作社与普通农民没啥区别,王忠林做了如下解释:这是合作社法决定的,工商资本进入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法办事,决策时一人一票,特殊情况可以经过社员大会增加附加表决权,但不能超过20%;分配时企业投资与其他各种来源的资金分得的合作社盈余不能超过合作社盈余的40%;至于国家给农民的补贴,如果企业法人代表是农民则可享受,不是农民则不享受,如果是支持农业的政策资金,则不论法人代表是否是农民都可享受。这几条是工商资本进入合作社与进入股份制企业的根本区别。
据乔文志介绍,合作社3万多亩有机稻田,统一种植品种名为“稻花香2号”的五常稻米,药肥使用坚持高标准,田间除草全部用人工,本田插秧上采取“宽窄行”移植方式,灌溉上实行“浅湿干”方法,最大限度将科学农艺技术与五常的水土气环境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生长效果,确保稻米的优秀品质。
好品质实现了好价格。五常大米虽好,但近几年整体收购价也只徘徊在每斤2.5元左右,这已经比其他东北大米高出60%以上。靠着精耕细作得来的高品质,王家屯合作社将自产的稻米以每斤8.34元的价格出售给金福泰。
这有零有整的8.34是怎么得来的?乔文志告诉记者,经核算每斤稻米的种植成本是3.34元,然后根据合作社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大米在市场上的售价,按种植、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进行合理分配,农民每斤稻米纯挣5元钱。“这就是农民联合起来的‘议价权’收益!”乔文志兴奋地说,“这在以前根本不能想象。往往是企业低价收稻,加工后高价出售,绝大多数收益被中间环节层层盘剥,而农民收益最少。”
经金福泰加工生产的乔府君道有机胚芽米在“天猫”上的售价为每斤36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大米。当王家屯合作社生产的大米走上百姓餐桌时,其中超过13%的收益进入了农民的钱包。比例虽不是很高,但确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企业加入合作社,在不干扰生产的前提下,为合作社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却没有冲淡农民利益。企业运用其在储存加工、市场对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让农业效益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富裕了农民。“现在我国农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须要深入改革,而合作社是在保障农民效益的前提下联结农民和市场的重要桥梁。”省农委副主任白雪华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05/6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