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互联网+农业”:颠覆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格局


 

  “互联网+农业”正进入加速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黄金期。我国农业是小规模经营农业,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长期存在着如标准化水平不够、交易效率不高、产品追溯难以实现、农民增收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来倒逼解决,从而带来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格局的颠覆性变化。

  近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加快推进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的频繁发布旨在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就是对社会整体资源进行的一次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会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流通效率。在现实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农业”将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重塑。

  有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农业”正进入加速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黄金期。我国农业是小规模经营农业,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长期存在着如标准化水平不够、交易效率不高、产品追溯难以实现、农民增收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来倒逼解决,从而带来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格局的颠覆性变化。

  互联网开启农业交易模式

  据了解,传统农产品渠道层级较多,导致信息透明度较低,交易效率低下。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霍学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信息的扁平化、透明化,正对应于传统农业的产业链长、信息不对称等特点。通过互联网能够降低农户和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带来扁平化的交易模式,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的产业组织模式。“传统的层级批发模式带来的成本高、物流损失、交流信息不畅等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解决。”他指出。

  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交易平台,将产销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减少层级,降低成本,带来扁平化交易模式,同时也实现了产销的充分对接,大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扩大了销售的视野。

  抚州民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子涵对此十分认同。她介绍说,民生公司已经尝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甜头。近年来,民生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销售数据搜集和分析,实现了以销定产和资金的提前回笼。这不仅能够减少因行情波动带给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农户的风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互联网技术使原本‘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化的订单农业有了可能。”她表示。

  据莫子涵介绍,民生科技正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农业+跨界”的融合。在她看来,只有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些才会变成可能。

  现如今,互联网给农业传统交易模式带来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相关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系统的大型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以大宗交易为主的批发销售电商交易平台将成为互联网与农业完美融合的两种主要交易模式。其中大型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将集储运、批发、交易、拍卖等多种功能,依托互联网数据,实现实时行情交易;而农产品的大宗消费习惯,必将更多地催生以大宗交易为主的如阿里巴巴等电子交易平台的诞生。这两种交易模式将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大降低农业运营的相关成本。

  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市场预测能力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的现象。一方面是“姜你军”、“蒜你狠”、“葱击波”、“火箭蛋”等轮番“上阵”,消费者无奈为高价的农产品买单;一方面是果蔬等农产品丰产滞销现象频现,如2013年海南荔枝丰收,2元一斤仍少人收购;2014年安徽歙县三潭枇杷大丰收却积压难销,不少枇杷瓜熟蒂落,归于泥土。农产品丰产却卖不出去,“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反复出现,让农民“丰产”难增收。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产销信息不对称,预警不及时。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分析将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问题提供了途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传统农业 菜花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