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麦收购以质论价 行情分化明显


  据河南省粮食局统计,截至6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37.6亿公斤,但受5月份以来低温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收获期较往年推迟一周时间,收购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8.5亿公斤。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专家认为,当前河南省小麦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出于成本控制考虑,收购积极性不高,而其他贸易主体对小麦价格后市上涨也不看好,收购积极性也有所降低,今年的托市收购仍将居主导地位。

  低品质小麦收购形势不乐观“愁死人,由于品质达不到国家储备粮收购标准,每斤只能卖1.05~1.1元。”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说,他种的1万多亩小麦没怎么卖。在柳学友的粮食储备场,记者见到一大片麦子成袋堆放着。“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价格高点一块儿卖掉。”柳学友感觉今年的小麦价格不太合理。“息县的小麦价格整体都不如去年,排除小麦品质,怎么说也要达到1.2元/斤。”

  加上麦收时遇上连阴雨,柳学友只好启用了自家的烘干机。“光烘干每斤就多花了我六分钱。”柳学友抱怨,今年本来是丰产,但照眼下这个价算,不能增收了。

  南阳内乡县粮食经纪人杨海滨告诉记者,今年粮食经纪人在效益上也是最差的一年,收购的小麦品质不行,不完善粒太高。“现在好多经纪人因为收来的麦子质量不合格都在自己手中压着,都赔钱了,现在我手中还压着200多吨小麦。”

  受夏收天气影响,南阳市部分农民在收麦时将小麦混到了一起,导致整体品质都下降了。据中储粮南阳向东直属库光武分库负责人马兵介绍,很大一部分小麦的萌动率超标,超过了10%就不符合托市粮收购的标准。

  记者了解,今年信阳、南阳等地小麦收获季节天气不利,使得小麦整体不完善粒比重较高,品质普遍受到影响,但麦子的容重比较好。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解决措施,并协调组织一些面粉厂、饲料厂等粮食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收购。

  安徽:新麦质量下降收购进度放缓

  安徽省小麦托市收购已经启动有一段时间了,然而今年的小麦销售状况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6月上旬,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农村采访发现,当地国有粮站鲜有开放,私人粮站也很少收粮,农民的粮食大多存放家中,销售不出去。6月11日,宿州麦收接近尾声。往年这时,托市收购和私人收购都已大面积启动,然而,其中,不完善粒比例为10%~20%的小麦约占两成,不完善粒比例超过20%的小麦约占四成。

  按照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不完善粒比例大于等于10%的小麦不得收购。“这么多年,全区不完善粒比例超过10%的小麦很少,不完善粒比例高过20%的小麦更是几乎没有,今年出现这种现象罕见。”埇桥区粮食局负责人说,他们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全区小麦进行质量普查,发现不完善粒所占比重偏大。

  在位于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担子社区的南谯国家粮库,不少满载着麦子的卡车停在粮站,却迟迟不能过磅。粮库工作人员说,今年因后期雨水较多,小麦收割延后,品质下降,特别是部分小麦不完善粒超标严重。据了解,滁州市全市约有一半以上的小麦有不完善粒,不完善粒超过10%。

  6月19日,记者来到托市收购的定点企业安徽省机械化粮库肥西分库探访。这里没有记者想象中排队售粮的热闹。只见几个工人在晒场忙碌着晒粮,好半天才等到一辆卖粮人的货车。

  严店乡的粮食经纪人王达贵告诉记者,今年送来的粮食有几千斤,一天要送3至4车。但今年收来的小麦质量明显不如往年,三等麦多,二等以上的小麦几乎很少。除了质量差一些,价格卖不上去。其他都还好,随时送粮来,随时过磅验质给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玉米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