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电商站到风口 千亿市场待起飞


 

  201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的提案之一,是关于“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此次他关注了农业电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巨头们纷纷抢滩农业电商的背后,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和传统农业产业的加速渗透。

  农业电商站到风口 千亿市场待起飞

  各路资本积极布局,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助推,农业电商发展呈燎原之势。有业内人士预计,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有效激活,定将诞生千亿级市值公司。

  “起风了”,农业电商“春天来了”!但站在农业电商的风口上,猪也未必就能吹起来,自营生鲜电商平台大多称“赔本赚吆喝”即是写照之一。在这背后,它们经历了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农业电商各环节参与方以及业内专家的采访,对整个农业电商产业链的真实生态、商业模式及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业内生态

  卖家倍增农产品电商“盛宴”启幕

  62岁的四川雅安农民李世忠,被称为“电商老人”,他将村里的猕猴桃从网上卖向全国。但至今,他仍对上网不熟络,不过他还想通过网店来卖更多当地特产,“相比传统走批发渠道,网上售出的价格都是翻倍,最终下来,每斤猕猴桃利润高出2~3元。”

  李世忠的故事,仅是全国近百万农产品卖家的缩影之一。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仅阿里平台上,2013年农产品零售卖家为39.40万,2014年该数据为75万,几近翻番。阿里也曾预计,农产品电商2014年市场容量有望突破1000亿元。

  这背后,不仅是农户通过互联网来拓展销路的热情,还有各路资本竞相争夺、抢占巨大潜力市场的渴求,乃至国家政策的助推,使得这场农产品电商的“盛宴”拉开大幕。

  在颠覆了大多数行业之后,电商也正改变着最传统的农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看来,电商对农业的改变,一是突破市场局限,二是突破资源限制。

  农产品电商卖家成倍增长

  雅安名山区,以蒙顶山的绿茶闻名遐迩。虽距离蒙顶山核心茶区仅数公里,但李世忠所在的建山乡飞水村却主产猕猴桃。综合来看,产猕猴桃优于产茶,遂成为村里多年来的主要收入来源。

  曾任职村支书数十年,李世忠现任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村里的猕猴桃,不仅好卖,且利润更高。

  截至去年12月初销售的20万斤猕猴桃中,线上占约四分之一。比传统批发渠道销售,电商平台上价格都是翻倍,且每斤利润高出2~3元。

  惊人的销售速度更让他记忆深刻。“48小时销售过7万元,最终卖出6103斤,进账115354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世忠回忆去年9月的“触电”经历。

  网上销售激增,因李世忠参与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相关方举办的两次“电商扶贫”活动。

  活动实际效果超出预期。“两次实践下来,我们觉得,电子商务能在今后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称。“广大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都比较差,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比较高,通过电子商务来整合,能解决原来的短板。”刘文奎说。除了线上的推广,基金会还帮助农户对猕猴桃进行统一包装、品牌塑造等。

  农业电商的“春风”正吹拂着更多“老农人”。与李世忠一样,紧邻雅安的眉山仁寿县的唐红也很快见识到了电商的“威力”。2015年2月3日,这位仁寿河口不知火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每天都卖几千斤”,参与某知名电商平台上的“仁寿特产馆”活动,直接拉动了销售。

  像他们这样以前仅靠传统渠道的“老农人”,转而到网上销售农产品,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标签——“农产品卖家”。如今,这一人群总数已达近百万级。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阿里研究院如是形容2012年、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去年初发布的《阿里农村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报告指出,在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多达39.40万个。“从阿里的数据来看,2014年的农产品零售卖家达到75万,同比增长近一倍。”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最终数据尚未最终确认,但几乎是成倍增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猕猴桃 数据 枇杷 绿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