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两型社会视角下城乡统筹发展的重新审视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一、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农业社会的均衡状态被彻底打破,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化和全面转型之中。基于这样的现实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系列挑战。

  1.优质资源向城市转移。县域是“三农”问题的发生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应从集约用地的原则出发,以县城与中心城镇为重点,在建设资金与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着力增强县城、中心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但是,现在城乡要素流向不合理、分配不公平,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对城乡资源的分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从两种分配状况分析,前者的分配固然很难做到城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后者的分配也未能做到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公平性,突出表现在对经济发展考虑多,对社会事业考虑少;对物的建设考虑多,对人的发展考虑少;对近期发展考虑多,对持续发展考虑少。另一方面是资源流向不合理。突出表现在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土地流失、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等,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近几年大规模撤并县及县以下的机构和网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村资金被金融机构抽走,倒流进入城市,导致农村科技、信息十分缺乏及信息不对称。

  2.城市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工业反哺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依靠集中在城市的非农产业所提供的税收,对农业予以支持,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必要的补贴,从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转移的企业大都是低成本依赖型的“两高”(高投入、高污染)产业,缺乏技术改造升级的动力与资金实力,对于缺资金、缺项目、求发展的农村而言,便难免不出现以环境换发展,接受“两高”产业的简单转移。目前,随着城市治污力度加大,化工、炼焦、造纸等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向农村排放。农村生态环境本来十分脆弱,加之农村相关配套治污设施缺失、环保资金及人手严重不足,工业废水不经处理便肆意流入农田、河道。这种“污染下乡”带来的水源污染和土地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偏低,对城镇化发展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加剧。城乡统筹发展要以城镇为依托,通过城乡互动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的城镇建设贪大求快。有的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城市攀比,出现了标准过高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以形象工程、大拆大建等方式推进小城镇发展,甚至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做大、做优、做美,忽视产业发展,增加了发展成本,影响了农村发展。二是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发展小城镇的数量上,盲目扩乡并镇,甚至有的地方盲目设立开发区,造成了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二、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理念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以城市工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以城带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城乡统筹的推进与发展,务必需要理念、思维与行为的同步革新。那么,在“两型”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应具有哪些新理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总体 传统农业 可持续发展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