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走出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困境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冲击风险不可忽视。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长达大约30年的低迷时期。一些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国家以为国内生产粮食自给得不偿失,就放任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削弱。到2008年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暴涨,很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全球很多国家出现粮荒。

  近些年来,价格剧烈波动成为国际粮食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美国出口玉米价格在2012年11月曾达到324美元/吨,而到了2014年9月则下降到164元/吨,下降近50%。而我国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购政策作用下相对稳定。当前国际市场粮价低迷,粮食出口国家通过多种手段想要扩大我国市场,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不能低估。粮食消费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进口规模过大时,国内粮食生产势必会萎缩。因此,粮食进口总体上只能适度,不能过度依赖。对于口粮,更是要确保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手中。我们的饭碗应主要盛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才有坚实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何防范国家粮食安全风险

  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是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我们一定要改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观念。粮食少了不行,粮食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我们还要改变把国家粮食安全等同于国内粮食数量自给的认识,不排斥粮食进口也是新形势下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之一。

  之所以出现国家粮食安全认识上的误区,与我国经常出现粮食问题上的错觉有关。当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时,就轻易地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得太多了,供给过剩。而当一些地方短时间内出现在市场上抢购粮食时,就轻易地认为我国粮食供应紧张了,于是,粮食经营企业囤积粮食,居民增加家庭储备。人们对国家粮食供求关系预期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粮食市场的误判。

  2015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粮食工作的认识水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的核心。不能因为要转方式调结构就大幅度减少粮食生产,更不能放弃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进程,也不能因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放任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冲击。

  针对我国多年来粮食生产过度施用化肥,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水,一些地方盲目开垦山地、林地、草地和湿地,当前确实需要把这部分粮食生产能力退出来。这就要求我国粮食补贴和托市收购政策等应作出相应调整,探索优惠政策享受资格认定办法,凡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搞粮食生产的,都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相反地,凡是注重粮食质量安全、注重粮食生产资源保护和培育、注重农业生态效益的,都应得到政府奖励和补贴。

  从长远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潜在生产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必须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一代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产业化。

  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的冲击,当前要规范粮食国际贸易秩序,打击走私,查处进口劣质粮食掺杂国内优质粮食销售等不法行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要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契约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的传导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连续 小麦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