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关键要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语重心长,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行为方向,决定思维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从价值观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生态、生产和生活的辩证关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完全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关系,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揭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就是要更加看重绿水青山,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简单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把“绿水青山”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把绿水青山当作宝贵资源,将保护、修复绿水青山当作重要使命,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气、聚集财气,让“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

  二、树立“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生态发展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针对一些地方“唯GDP”,留下严重“后遗症”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三个决不”,坚毅果断,掷地有声,集中体现了为人民发展的根本要求、代际公平的历史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其结果就是“竭泽而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其结果就是得不偿失;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其结果就是“吃祖宗饭,断子孙粮”。树立“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生态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就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减法”,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和倒逼生产力转型优化,加快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生活方式,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三、树立“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生态政绩观。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影响干部从政追求和施政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了。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唯GDP崇拜的当头棒喝,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要求。一些地方唯GDP是从,经济发展速度也许上去了,但也留下了祸患无穷的后遗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仅资源承受不了,环境容纳不了,社会也接受不了。下决心扭转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讲,必须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比简单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更加实在、更负责任、更有诚意,是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政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护一方山水、保一片蓝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 环境容量 污染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