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
开展灾后复产,全力备战冬种
今年7月、9月湛江先后受到台风“威马逊”、“海鸥”的袭击,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全市通过科学部署防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已补种改种农作物面积45.2万亩,灾毁农田的基础设施也恢复了正常生产能力。
在台风登陆前,市、县农业局指导农民群众做好灾前防风、农作物抢收工作,切实降低了灾害损失。灾后因地制宜,落实复产工作方案和补救措施:抢抓 季节迅速组织补种改种抢种,加强灾后田间管理、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及时组织开展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的排查、修复、清淤等工作,尽早恢 复排灌能力和生产能力。同时,及早筹划冬种生产,做好结构布局调整规划,确保增产增收,今年湛江市冬种计划面积192.7万亩,目前已完成63.6万亩, 同比增1.8万亩。
灾后湛江市及时调拨了省级粮食应急救灾种子8.7万公斤,安排农业救灾复产资金,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自救,为冬种生产提供了保障。湛 江市农业局组织了专家、技术人员到徐闻、雷州、遂溪、廉江等重灾区开展科技救灾技术服务工作,举办救灾复产培训班。及时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工作,防止各 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加强农资市场检查、执法,确保救灾复产所需农资数量、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并通过沟通尽快落实受灾农作物的理赔工作。
高州
调整作物结构,创新生产方式
高州市由于地理气候等天然优势,适合生产冬季反季节喜温蔬菜,目前已种下冬种作物10.4万亩,主要是青瓜、四季豆等蔬菜。
高州通过及早谋划部署、加强指导服务来加快冬种进度。提前布置冬种作物农资就位工作,确保冬种所需的优质良种、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有效供 应。及早通过手机短信、“村村通”大喇叭发布信息,组织农机专业队伍做好秋收和冬耕冬种工作。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引入了全国500强企业海亮集 团,在高州西部规划建设面积约一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约2000亩的连体大棚,计划在今年11月份投产。成立了6个冬种生产指导组,分片深入各 镇(街道)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督促抓好冬种生产。
高州根据往年各地冬季农业,特别是冬种北运菜的种植供应时间,以及消费市场的需求,来保证产品规模化和多样化,全市形成了东部以发展青瓜、四季 豆等丰产性好的蔬菜为主;南部和西部以发展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等作物为主;北部高寒山区以发展番薯、四季豆、荷兰豆、豌豆等耐寒作物为主;城郊以叶 菜类为主的冬种生产布局。同时合理安排植期,对全市同类冬种作物产区实行错期生产,力求做到镇与镇之间的植期交错,并尽量与北方大棚蔬菜和海南、湛江等蔬 菜主产区植期错开,确保农产品均衡上市,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此外,高州市农科人员和农民大胆创新,通过合理安排植期和实行间套种,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粮钱双丰收生产模式:“稻—稻—菜”或“稻—稻—菜—菜”耕作模式,即是一年种两造水稻,一造或两造北运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1-12/6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