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把粮食这张王牌擦得更亮


  ——抓粮食,出路在科技

  “现在种粮食,农技员说咋弄就咋弄,不管碰到啥问题,抬腿就去问。”这个能让西平县盆尧镇种粮大户陈保林“抬腿”就能到的地方,正是建于高标准粮田中的农技推广区域站。

  西平县农业局局长蔡新亭告诉记者,在原有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实际需求,重点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实打实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今,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就设在高标准粮田的万亩方内,一般以10万亩为单位建站,由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直接驻站,集中承担农技推广和试验示范职能。“农技服务中心的农技员,就像是村卫生站的医生,全科全知,农民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直接解决。”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在西平县二郎乡十万亩高标准粮田,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农技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看到,办公室外悬挂着的大屏幕上正显示时下最需要的农技,培训教室的黑板上是专家授课时留下的农技知识板书。

  与二郎乡一模一样的农技服务中心,河南全省规划建设970个,目前已建成776个。

  以农技服务中心为载体,河南农业信息化推进速度大为加快。“种田看天,农民最关心的事就是天气。我们抓住这一点,以气象为农为切入点,把土壤墒情、病虫害形势、指导措施与气象信息连接起来,在农技服务中心的农情信息查询机上集中提供给农民。”西平县副县长段彦杰说。

  在二郎乡农技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不少围在农情信息查询机前“指指点点”的农民。张尧村的农民杨光告诉记者,在这台机器上,手指只需要轻松点两下,就可以看到未来几天的气象预报,再点几下,该防啥病,喷啥药就全出来了。

  农技到位,农机同样先进。每年夏天,驻马店麦收开镰时节,数十万收割机汇聚这里,“铁麦客”大军从这里出发,一路北上,收获全国。

  驻马店市委常委、副市长戚存杰介绍说,目前驻马店农机动力总和达1360万千瓦,有专业农机合作社近千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2%,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河南全省综合机械化率达7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此外,河南还是全国无人机一喷三防补贴试点省份。

  好儿有好娘,好种多打粮。河南主产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品种各有两颗耀眼明星,为种业大省河南赢得了4个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河南科技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矮抗85”,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等四大技术难题;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种植面积居我国当前优质小麦品种第一位。

  玉米良种培育同样出彩,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郑单958”,是建国以来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鹤壁农科院选育的“浚单20”,创下万亩核心区国产连片种植和全国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纪录,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二。

  稳粮增产机制创新是关键

  ——抓粮食,动力在政策

  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种粮大户韩卫宇今年36岁,前几年在上海打工,如今,他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粮已有3年时间。“我跟农民签了20年合同,流转了400多亩地,让乡里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给做的公证。”韩卫宇这辈子认准了种粮食。

  近两年来,西平县为了规范、促进土地流转,在县、乡、村三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为韩卫宇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更重要的是,河南探索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涉农项目申报主体地位,尝试将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的项目资产移交其使用管护,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目前,河南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2万家,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农户总数超过17%;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9万户,家庭农场1.6万家,出现了合作经营、托管代管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式。

  为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资金问题,去年以来,河南成立了现代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共争取3年300亿元的授信额度,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有心种粮、无钱流转”的难题。

  这也就不难理解,河南目前全省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9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4.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要知道,这在素来惜地种粮的粮食大省殊为不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小麦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