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科技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介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第四期中国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

  新闻发布会上,唐珂率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10日上午,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的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对农业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农业科技取得新进展,为粮食产量“十连增”奠定坚实基础

  唐珂说,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1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农业科技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和生产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了一大批单产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十二五”期间共育成粮食和经济作物新品种370多个。除超级稻以外,培育的优质香稻品种占国内高档香米市场70%以上,打破了国外品种在高档米市场上的垄断;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济麦22,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2%;培育的一系列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等地区多次创造了大面积高产记录。此外,还培育畜禽新品种23个、牧草新品种35个、水产养殖新品种19个。

  取得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育种重大成果。攻克了基因克隆、转基因操作与生物安全评价等8大核心技术,获得抗虫、抗除草剂、优质和高产等关键基因96个,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的技术垄断。培育出中棉70等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5%。

  研发了一批轻简化、标准化的先进实用技术。研发作物高效栽培技术50余套、畜禽和水产饲养管理新技术70余项。研发的玉米深松高产栽培技术,使示范区玉米平均每亩增产150公斤;研制了一大批高效、轻便、省力化的农业机械化装备;开发绿色农药50余种、新型兽药22种,集成了一批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和持续控害能力。

  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搭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了快速通道。

  三是农业科研平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抗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科研体系的广大科研人员,包括农业部部属三院和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这支队伍称之为十万大军两万精锐。这支精锐部队根据产业需求和科技规划,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并且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农业增产增收、抗灾减灾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珂介绍,这个体系中的2000多名专家,加上他们的团队共9000多人,在关键时候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比如东北“黏虫”问题、H7N9禽流感、西南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线,这支队伍都冲在前,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可以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体系专家累计参与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服务约1.8万人次,提出各类技术解决方案近1000个,形成灾情调研报告300多份,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10余起,成为科技应对我国农业灾害与突发事件的主力军。

  “双增一百”、“双增二百”农业科技行动均已实现既定目标

  农业部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启动实施了超级稻“双增一百”和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的科技活动。唐珂说,这两项行动是农业部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面的成功实践。通过努力,依托优势科研力量指导生产,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服务,“双增一百”和“双增二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全国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玉米 粮食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