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麦实现“十一连增”不意味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24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发言中回应一些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说道: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今年小麦实现“十一连增” 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说,中国今年小麦实现“十一连增”、秋收即将全面展开,尽管局部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但总体上看,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他说,今年“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将粮食安全作为首场论坛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部门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关注苍生饱暖的民本情怀。

  毕美家谈到,我国的粮食问题非常敏感,不仅国人关注,而且还备受世界关注。早在1994年,美国人布朗先生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时隔20年后,他又发表了《世界能养活中国吗?》的文章,再次吸引世界眼球,一度使“中国粮食威胁论”甚嚣尘上。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用以上铁的事实,响亮回答了布朗先生的疑问。应该说,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美家说:“在我心中,至今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一些欧美国家,一方面声嘶力竭地鼓吹‘中国粮食威胁论’,说中国要养活其庞大的人口,必然要到国际市场抢购粮食,世界粮价将会上涨,一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吃粮将越来越困难;而另一方面,他们的农业部长来北京,又都千方百计向我们推销粮食、肉类、奶类等。这是不是在演双簧戏!”

  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

  同时,毕美家指出,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实现粮食“十连增”,今年又是丰收年,有望“十一连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粮食已经过关了。他说,事实上,尽管粮食连增产,但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大的资源约束,土地每年减少数百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农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等等。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总量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4万亿斤,在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2万亿斤这个高水平的基础上,如何保持每年300多亿斤的增产,其难度如同跳高运动员,跳得越高,提高的难度就越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重点抓五方面工作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面对严峻挑战,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的“二十字方针”。我认为,只要我们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好农民务农种粮、科技人员和各级干部支农抓粮的积极性,改革创新,综合施策,就能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主动权。作为粮食生产主管部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部门的天职,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道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重点是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守住耕地红线,努力提高土地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尽管第二次国土详查,耕地的账面数字增加了2.03亿亩,但实际并没有增加,这些耕地也一直都在耕种,只是过去底数不清,现在比较清楚了。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文物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积极探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严守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4亿亩谷物播种面积的底线。同时,要下大力气提高土地质量。目前,我国耕地中,中低产田占了2/3。因此,我们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项目、保护性耕作等,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小麦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