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天下粮仓”干渴 农田水利投入巨大收效有限


   对于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水资源至关重要。虽然多年来河南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巨大,但“基础薄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状况仍普遍存在。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水利设施较好的区域,旱情相对较轻,庄稼长势就相对良好,凡是遇到土地荒芜或者庄稼枯黄的地方,则多是水利设施不完善或者已经损毁无法使用。

   8月13日,记者在禹州市张得乡杜庄村公路两侧看到,农田里的玉米长势非常矮小,部分已经枯黄。杜庄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村打的井很多,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但就是水位不够,村民无法使用。”

   在郏县冢头镇仝村北侧,一片面积并不算大的农田被三个机井房包围着,村民李某气愤地告诉记者:“别看机井房这么多,但就是都不能用。”在郏县冢头镇兰育村等村庄,当地多位村民均质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标准及工程质量等问题。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县相关部门对农业水利设施投入均非常大,仅农田水利一项,就有各级水利、国土、扶贫、农业、农开等部门相继进行投资建设。

   以郏县冢头镇为例: 2012年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分别为投资1351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投资800万元的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和投资350万元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建设项目,仅冢头一个乡镇在一年时间内就有高达2501万元建设资金。

   如果说部分水利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是“天灾”等自然原因导致,那有些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则完全是“人祸”。

   在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一个2009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如今却彻底被改变了用途。该项目建设公示显示:通过开发可新增灌溉面积3500亩,旱能浇,涝能排,农业设施配套齐全,每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2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但本报记者在项目区范围内的新密市刘寨镇崔老庄看到,标识有“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利设施损坏严重,旨在支持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却变成了河南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区域。

   在河南省太康县朱口镇,国家2013年在该镇投资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配套设施也一直无法使用,致使农田无法灌溉,当地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在极端天气因素影响下,如果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或监管缺失,必然会影响抗旱减灾的效果。如何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标准,如何完善项目配套和验收、交接,如何提高后期维护和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水利设施能够发挥真正作用的关键问题。

   “应该注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标准,由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河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农业综合开发 数据 雨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